吳勁松
摘 要:班級的管理模式對班級管理成效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對基于小組合作的中學生自主管理進行探索,分析其實施成效和不足,為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組合作;中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一、中學生自主管理的定義和意義
自主管理是相對于他主管理而言的,管理模式一般具備四個要素,有管理主體、管理客體、組織目的和組織環(huán)境。中學生自主管理是班級管理模式的一種,綜合相關學者的分析和研究可知,所謂中學生的自主管理就是在中學班級的管理中,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把班級管理的主動權更多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管理積極性,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傳統(tǒng)管理模式的弊端,全面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廣大中學教師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中學生的自主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其意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從理論意義上來說,有助于豐富和不斷發(fā)展中學生自主管理理論,通過從各個方面對中學生自主模式進行探討,可以找出目前在中學生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明確自主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的目標和具體內容。從實踐意義上來看,對中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討,不但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改善課堂教學效果,還有利于教師角色的轉化。
二、基于小組合作的中學生自主管理的實施
1.構建合理的合作小組
要想從根本上實現(xiàn)基于小組合作的中學生自我管理模式,就必須做好學生小組的分組工作。一方面應該選出班干部,確定班級管理的核心。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fā),分析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在初中班干部的選舉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初步確定班干部的人選,人選的確定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人品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等,由教師初步確定后,組織班級學生進行公開投票,選出他們心目中班干部的合格人選,最終形成班委會;另一方面要劃分小組,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人人參與管理過程,人人體驗管理的成功。每個小組均為一個小集體。自主管理就是通過這樣一個個小集體發(fā)揮作用而進行。因此,小組內部人員的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書面調查和談話等方式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并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學習成績合理劃分小
組,確保每個小組能均衡搭配,互幫互助。其次,在小組劃分完成后,教師要明確每個小組成員的任務和職責,確保每個人員都有事做,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組內的同學要根據(jù)分工的不同,對班級的日常事務、班級學習和班級活動進行管理。
2.營造良好的小組合作氛圍,激勵競爭意識
在合作小組建成之后,教師要采取各種有效的方式營造良好的自主管理的合作氛圍,不斷增強中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參與熱情。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有力措施:首先,教師要努力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例如制作組牌,其內容包含:組名、組訓、小組成員姓名及職責分工、個人及小組的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室墻上設置“班級文檔公示欄”,張貼班規(guī)及其他需要學生周知的班務事項,將教室內前后左右的黑板劃分為若干個區(qū)域,分配給每個小組,每個小組就用此區(qū)域盡情展示自己,作為學生學習成果展示與經驗交流的平臺。其次,建立競爭與合作機制。在學生初步具備自主管理的基礎上,健康的競爭與合作機制可以激發(fā)各小組之間在紀律、學習、衛(wèi)生等方面的競爭。有計劃地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班級文化活動,進一步增強小組成員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有序競爭意識。再次,建立健全的班級制度。“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睂τ谥袑W生的自主管理來說同樣如此,只有明確班規(guī)制度,學生才能在自主管理中明確自身行為是否符合規(guī)范,才能使中學生的自主管理行為有章可循,也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把握好競爭與合作的尺
度,避免造成惡性競爭,阻礙學生的發(fā)展。最后,小組合作模式是否有效,最終還是要依靠科學的評價才可得知,恰當?shù)脑u價方式有助于及時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建立學生檔案,專門用來記錄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反思的好習慣,從而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充分發(fā)揮中學教師的引導作用
雖然學生是整個教學實踐的主體,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指引作用。班級在實施了小組合作模式的中學生自主管理之后,教師的角色也應該適時進行改變,具體來說,在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下,教師主要扮演六方面的角色,即小組組織者、氛圍營造者、班干培訓者、活動組織者、過程監(jiān)控者、效果評價者,不同角色下教師需要完成的工作也不同。作為氛圍營造者,教師需要建立信任氛圍、提升心理安全感、促進人人地位平等;作為過程監(jiān)控者,教師需要給學生以最大限度的主動權。遇事要冷靜,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充分了解事情原委,與學生一起商量合理有效、公平公正的解決辦法,切忌簡單粗暴、傷及自尊。在學生出現(xiàn)管理失誤時,教師應該避免指責和批評學生,應該指引學生找出失誤的原因,不斷促進他們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通過在中學班級中實施基于小組合作的中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多個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具體來說,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實行了自主管理后,學生的權利和角色都發(fā)生了變化,學生從傳統(tǒng)的“被監(jiān)管對象”變?yōu)椤敖逃芾碇黧w”。其次,促進了學生能力發(fā)展。超過80%的教師認為采取自主管理模式提高了中學班級管理的水平,學生在這種管理模式中逐漸擺脫了外部束縛,提高了學生自身的參與能力。最后,提高了班級管理的效能。班級里每個成員都是班級制度的監(jiān)督者和班級利益的維護者,班級成員之間形成了彼此交叉與協(xié)作的主體關系,教師的角色也由“保姆”或“權威”轉變成“指導者”“咨詢者”“參與者”等多重角色。
雖然基于小組合作的中學生自主管理在實施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想不斷推動中學生的自主管理模式前進,還需要做出進一步的改變。首先,教師應該不斷提升中學生自主管理的立意,這是保證自主管理模式不斷取得更大成效的關鍵。只有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滿足學生的需求,才可以發(fā)揮自主管理的最大價值。而只有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宏觀角度思考自主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才能明確探索的目標,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次,在提升自主管理的立意后,要在具體的實踐中不斷調整管理和教育的手段。
參考文獻:
[1]肖群英,易陽球,唐葉.中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構建與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4(2).
[2]劉敏強.中學生自主課堂管理的探索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7).
[3]蔡鑫.中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構建[J].甘肅教育,2013(13).
[4]黃玲玲.淺談中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J].青年文學家,2012(9).
[5]楊義美.淺談初中班級中的自主管理[J].科學咨詢,2010(3).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