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優(yōu)玉
【摘 要】新世紀教育對象的不同和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決定了語文教育工作者不能死守課內教育這塊狹窄的陣地,而應進行課外語文教育,以激起學生對語文的熱情,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等各方面的能力,進而發(fā)展他們的智能。
【關鍵詞】課外語文教育;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
課外語文教育,是指用課堂以外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各種聽說讀寫活動,是語文教育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藉之可豐富學生語文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語文方面的能力、開發(fā)學生智力,這對學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教育也有很大幫助。
一、課外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1.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開展課外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語文教育是一個復雜且完整的系統(tǒng)性工程,這正是由語文科自身的諸多特點決定的。高中的語文科,不僅要向高中生傳授各種語文方面的知識,還要通過相應的語文訓練把知識遷移成能力;不僅擔負傳授知識,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任務,還有開發(fā)學生智能,培養(yǎng)其高尚思想品德的任務;同時,語文科教育,在其傳授語言、文學等諸多自身與其它知識,并訓練語文能力過程中,不該只是呆板且單方面進行,而要全面指導其綜合運用。
因此,高中語文教育要想真正達到良好的效果,就應該全面把握,做到課內和課外一起抓,使課內外語文教育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以充分發(fā)揮語文科教育的整體功能。
2.當前高中生的特點讓我們看到了課外語文教育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當前高中生是我們教育的特殊對象,這些青少年接受知識能力和思想長進速度超乎我們想象。課內語文教育傳遞的知識量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迫切需求。2010年我國一線城市中學調查抽樣結果顯示:在一年內,高中生課外閱讀量最多能超過課內閱讀量的7倍, 少的每年650萬字,多則達1900多萬字。這樣的統(tǒng)計數字說明:高中生課外閱讀的總量是相當大的。不可否認,由于地域等各方面條件的差別,高中生在語文方面所受的教育程度必然會產生差異。盡管如此,課外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前景是有目共睹的。假如每位語文教師都能充分地認識到這點,認真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教育,那么,提高他們語文能力,讓他們更全面地發(fā)展,便指日可待了。
3.現代社會的競爭提出了對課外語文教育的要求
當今,由于知識的巨增,科學的日新月異發(fā)展,對于人才的標準已經提出新要求。人們一致認為,當今社會各方面發(fā)展迅猛,信息量大,效率高,勢必對人才各方面素質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未來學的學者已經把人才的智力素質看作主要生產力。據悉,日本一些大企業(yè)招聘員工,除了要求有廣博的知識面外,更多強調應變能力,探索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協(xié)作精神。
二、課外語文教育的諸多作用
1.課內語文教育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
課內語文教育所傳播的信息量很有限。按當前國家教委頒發(fā)的教學計劃,語文科高一年的教學周時數是五節(jié),高二年為四節(jié)。在短短的四到五節(jié)的授課時間里,教師需要講授課本收入的數量眾多的名篇,而名篇中又有相當數量文字艱深的古文。因此,目前課內的語文教育實際上是課本教育,而課本教育又只能偏重于語言文字的講解。這就使得學生在課內所能接受的語文知識的信息量是極其有限的。再者,由于課內語文教育的時間不足,教師無法在課內安排更多的語文練習,給學生提供更充裕的獨立實踐機會,以鍛煉和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方面能力。此外,由于課內語文教育集中、統(tǒng)一的需求,使得教師不能針對學生的動機、態(tài)度、興趣與學習基礎、智力諸多方面的差異,進行引導,充分發(fā)揮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的能動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精神。
這說明了:課內語文教育盡管不斷革新,說到底也不過是語文教育羽翼中的一只。只有課內課外一起抓,才能平衡煽動語文教育的兩只翅膀,才能出現振翅奮飛的理想新境界。
2.課外語文教育對于實現語文教育整體的目標的作用
除了能豐富語文知識,開拓學生視野,激起學生對語文的愛好心理,從而提高他們語文方面能力外,主要談以下兩個方面作用:
(1)發(fā)展學生智能,促進課內語文教育改革。學生在語文教師指導下,從課內學習到的各種聽說讀寫的知識和經驗,獲得的各方面能力,需要在課外中多實踐多思考,才能更好鞏固課內所學,進而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發(fā)展語文創(chuàng)造力;反過來,學生語文知識豐富了,語文實際能力提高了,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課內語文教育的革新,從而提高課內語文教育的質量。
如:2014年福建省高考的自主命題,對學生名著知識的考查仍舊是一個考點。因此可開展課外名著閱讀活動,定期組織《紅樓夢》等讀書交流會,一個學年過后,學生對名著的人物﹑情節(jié)的把握有了顯而易見的長進,更意外的是,在教授選修《中國小說欣賞》時啟發(fā)式教學收效格外好。例如,其中選學的一篇《紅樓夢》節(jié)選“情真意切釋猜嫌”,關于《紅樓夢》人物和主要內容的介紹,自然是安排學生課前準備,課堂由小組派推舉代表展示。重要的是,在教授節(jié)選部分時,我設置了兩大問題:能舉例說明平日里林黛玉對薛寶釵多是怎樣的態(tài)度嗎?說說看節(jié)選中林黛玉這次對薛寶釵的態(tài)度又為何全然不同呢?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能準確地舉出一些節(jié)選外的細節(jié),歸納平日的態(tài)度是“尖酸刻薄”﹔在探討第二個問題時,學生居然能從“表真關心”“談同病相憐”“了解心理,把握火候”等方面總結出原因在于寶釵懂得拉近關系。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名著知識的問題了,這說明:學生在課外豐富的聽說讀寫實踐中,學會了發(fā)現疑難問題,提出質疑,學會了動腦思考,并學會了怎樣將思路清晰地串聯(lián),從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樣,一旦他們回到課堂,必然對教師的啟發(fā)教學領悟甚好。所以,課外教育若開展得好,不但不會影響課內的語文教育質量,而且勢必為課內語文教育提供無限的智力環(huán)境,促進課內語文教育改革。
(2)發(fā)揮部分學生特長,助其找到前進的目標。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成長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活脫脫的個性鮮明的高中生,每位學生都有著異于他人的“內宇宙”。諸多課外語文教育開展較好的學校經驗表明: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內容與形式,能夠為廣大學生從自我興趣愛好出發(fā)提供較適合實際的學習語文方面知識和鍛煉語文能力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語文知識水平;此外,更能培養(yǎng)少數學生的特長,發(fā)揮他們的個性。
如:現在所任教的班上有位男生,剛分班時給我的印象是:安靜,內斂,不好言辭。有一次語文組組織校詩歌朗誦比賽,不少學生踴躍報了名,他也躍躍欲試。他選題是《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輪篩選時,我意外地發(fā)現,他的先天音質很不錯;在接下來的朗誦技巧指導過程中,他對朗誦表現出異于他人的領悟力,而且很多情感的關鍵點(如:敘述自己出身時的沉穩(wěn),想起保姆墳墓時的傷痛,憶起保姆愿望時的期待,想到保姆去世自己不在身旁時的愧疚),大都能配合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進行演繹,感染力很強。不出意料,那場朗誦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后來,在我教授話劇期間,他主動組織話劇興趣小組,最終扮演的《雷雨》周樸園角色很受同學歡迎。平時階段性的班級辯論賽也都是他組織、主持的。目前,他為自己定了高考目標:播音、表演,并正朝著這目標努力。
正是課外語文教育,使廣大同學的語文水平都得到較快提高,更讓那些特長生擁有發(fā)揮個性的機會,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前進的目標。
當前許多重視開展課外語文教育的人士,以他們教改的雄辯事實說明了開展課外語文教育的必要性,說明了課外語文教育陣地是塊不容忽視的沃土,只要辛勤耕耘,就會出現花繁果碩的豐收景象。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