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群宗
【摘 要】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瑰寶,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使學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文章闡述了國學經典進入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意義,并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國學經典;作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8-0029-02
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而國學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讓小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課程目標。在語文課程中滲透國學經典,是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國學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各個朝代的各類文化,是中華文明的象征,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精神。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國學的文化價值和當代教育價值,深刻理解國學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以及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重大意義。
一、國學在語文課程中的界定
社會上不同學者對于“國學”的解讀各有差異:有的學者認為國學包涵了古典和現(xiàn)代的中國文化學術,也有學者認為國學專指治國理政。筆者認為,國學是相對于西學而言的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它的門類廣泛、復雜,以先秦經典、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后期歷代各種文化學術。從廣義上講,無論中國古代還是現(xiàn)代的文化、學術都屬于國學范疇。國學包括中國的歷史、地理、思想、政治、哲學、經濟以及書畫、建筑、音樂、醫(yī)學、易學、星相等;從狹義上講,國學主要是指在意識形態(tài)層面上的傳統(tǒng)文化,這是國學的核心內涵,同時也是國學的本質。清末時期,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稱“新學”或“西學”,有些知識分子產生了文化危機感,面對西學東漸之風,他們積極倡導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學術,并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稱為舊學、國學,國學的概念由此產生。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崛起之風日漸興起,孔子學院在海外遍地開花,國內外對國學的研究、學習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現(xiàn)在對于小學語文中國學經典的理解,指的是小學語文教材中從我國先秦到辛亥革命時期的教學內容,包括詩詞歌賦、文章典籍、成語典故、歷史故事、神話寓言、民間的諺語、俗語名言等。
二、國學對于小學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與作用
1.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養(yǎng)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如果沒有高尚的品格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就不可能長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形成了獨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主要通過國學這個文化載體體現(xiàn)。國學中所包含的文化價值,是樹立民族意識的根本,同時也是維護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收錄的古代散文詩詞、歷史人物、民間故事等內容都在給學生傳送這種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識。比如,《將相和》中的廉頗、藺相如就體現(xiàn)了以國家大局為重,不計個人恩怨的團結精神;而《女媧補天》和《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故事,則表現(xiàn)了女媧和盤古為了解除人類的災難,讓人們過上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犧牲自我的精神。小學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表現(xiàn)了司馬光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從容不迫、善于動腦、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勇敢救出掉進水缸里的孩子;《景陽岡》讓學生從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中感受到了他勇敢、機敏的英雄性格,等等,這些文章都讓學生從國學經典中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
2. 打好語言文字基礎,提升民族文化素養(yǎng)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古代文明都是用文字記載的,學生在學習經典名著的同時,獲得了許多方面的知識,通曉了許多人生道理。傳統(tǒng)文化教學在語文課程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過經典名著的學習,學生能夠開闊視野,提高思維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許多國學經典內容,包括民俗諺語、建筑繪畫、詩詞散文等,因此,通過語文教學,學生就能了解傳統(tǒng)文化。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國學占了課文總量的一大部分,在“語文園地”和“回顧拓展”環(huán)節(jié)更有大量的國學內容分布其中。國學內容涵蓋廣,除了一些經典名著和詩詞歌賦以外,還有許多風俗節(jié)日、民間諺語、書畫建筑等內容充斥其中,這些能夠使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語言理解能力,同時也為學生打下了堅實的語言文字基礎。比如,成語“文質彬彬”的具體含義和出處,一般人都不了解,學習了《論語》中“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后,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含義了。此外,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中也蘊藏了許多奧妙無窮的知識,通過國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滲透,可以使學生對我國的文化藝術有一定的了解。
3.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
在當前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許多人不堪重負,便用極端的方式來對待人或事,這都是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受挫折能力差、意志不堅定等不良品質的表現(xiàn),而這些都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培養(yǎng)來改變。因此,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培養(yǎng)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漢語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和穩(wěn)定的情緒,以提高他們的抗挫折和抗壓能力。事實證明,通過對國學經典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增強學生的意志力。此外,國學經典中還蘊含著許多人生哲理,它把古人對社會的深刻理解以精煉的文字形式展現(xiàn)了出來。比如,國學經典《石灰吟》以擬人化的修辭手法,把石灰人性化,對石灰賦予了思想感情,用石灰來表達于謙以天下為己任,為了國家不怕“粉身碎骨”的堅強意志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傲一鸱贌舻乳e”象征著無論遇到怎樣的嚴峻考驗我們都要從容不迫,等閑視之,而“要留清白在人間”則表達了作者勵志要做高潔、清白的人的堅強意志。
三、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國學經典的方法和措施
1. 國學經典讓學生快樂識字,輕松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認識漢字是小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但是單純的漢字認識過程非??菰?、單調,對此,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漢字的演變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繹。比如,母親的“母”字,從早期的甲骨文、象形文字開始,到先秦時期的小篆,再到現(xiàn)在使用的宋體漢字,那兩點像母親有乳之形,字形用女字做偏旁,像母親懷抱孩子的樣子,還可以看成是母親跪著給孩子喂奶,這樣,學生不僅感覺到了字形的變化,還對文字的意義有所認知,給他們帶來了生動的意象,從而把教學融入快樂的活動之中。此外,在漢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從形聲字和會意字的造字意義方面入手,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漢字,并且能夠加快學習、記憶的速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 唐詩宋詞使語文教學更加豐盈、有趣
唐詩宋詞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詩詞經過長期的歲月洗滌和歷史沉淀,成為國學中的經典和文章中的精華。教師引導學生誦讀和記憶古詩詞中的經典語句會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課堂拓展閱讀、課外延伸積累的方式,使語文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內容更加豐富。比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讓學生深刻體會“望”字的妙用,然后再帶領學生注意作者觀察的順序,作者先望到的是瀑布所在地,然后在遠處眺望瀑布,緊接著走近瀑布看到“飛流直下三千尺”,最后說出了觀后感“疑似銀河落九天”。這樣,通過將詩人觀看瀑布時的心情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就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詩詞的含義,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國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顆星,國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解國學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打好語文基礎,同時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使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文學素養(yǎng)得到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天鳳.用“國學經典”替代“快餐文化”[J].教學與管理,2007,(16).
[2] 周鳳梅.小學國學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價值的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3] 徐桂芝.淺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1,(11).
(編輯:朱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