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輝
(福建省邵武市大竹中學)
摘 要:初中歷史在目前的教學目標下迫切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有效地學習知識,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并且樂于在課堂上與同學探究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保持有效性,是值得每個教師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有效性
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都是教師在課堂上主講知識,學生默不作聲地記筆記,跟隨教師的思路走。這樣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xiàn)在的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在課堂上及時與教師形成反饋。對于歷史課堂而言,學生自主探究知識比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效果還好,因為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知識,可以找到自己在學習方面的不足,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學習水平才會更加的完善。
一、小組合作學習目前的現(xiàn)狀
在目前的歷史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越來越形式化。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沒有得到實際的應用,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的還是教師。低效率的小組合作學習,無法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不到進步。教師在課堂上所需要探討的問題也比較簡單,不符合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例如,在學習西安事變的時候,教師會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發(fā)生西安事變。這樣的問題在歷史課堂上不應該提問,并且課本中有文字解釋,這應該屬于學生課前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往往會忽略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讓學生不能對知識進行良好的掌握,并且一節(jié)課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量太大,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教師在安排討論時,小組內的同學往往會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不出聲討論,課堂的教學效率自然也就得不到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是得到學生的認同,并且有明確的分工,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進行。
二、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措施
1.選擇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歷史知識
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學習有針對性的知識,這樣既可以保障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可以保障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歷史知識在很多方面都是需要進行合作討論的,也有很多的合作探究型課后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安排學習。例如,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找出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清政府對鴉片的態(tài)度以及閉關鎖國政策對當時清政府的影響等等。學生就會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共同探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經過知識的探究,會有效活躍課堂的氣氛,學生獨立尋找知識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在歷史的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解決問題,增強對歷史學習的認同感。
2.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都是獨生子女,不了解合作的重要性。由于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他們個性獨特而又缺乏合作意識。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新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養(yǎng)成合作的意識。例如,在學習秦始皇這一章中,教師就可以讓小組內討論總結秦始皇的功與過,然后在課堂上表達,看看哪個小組總結得好。這樣學生的合作意識就會被調動起來,并且會樂于學習歷史,樂于在小組內與同學探究知識。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可以讓歷史課堂變得更加有效率,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也更加明顯。通過小組內的合作探究以及課堂上問題的回答,可以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主動學習。
3.合理分組,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合理的分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并且讓學生可以主動探究知識。合理的分組雖然是教學的關鍵,但是還是要依靠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良好掌握。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學習狀況,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教師在分組時候要照顧到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機會。例如,在學習《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分給學生不同的任務:可以讓A同學找出現(xiàn)科學技術的原因;可以讓B同學找到不同時期促進科學技術出現(xiàn)的人物。合理的分組可以讓小組合作學習變得更加有效率,并且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可教師的教學。只有得到學生的支持,小組合作學習才會在課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小組合作學習才會更融洽。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設置學生的興趣點,所學習的知識量在易于掌握的范圍內,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獲取最大的知識量。
初中階段的歷史課堂非常適合實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找到歷史學習的興趣,讓教師的課堂變得更加具有效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小組合作學習手段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于栩.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時間與思考[J].學周刊,2013(34).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