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梅
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課是小學生接觸計算機互聯(lián)網世界的起始課。在這個階段里,讓小學生學會基本的操作方法、信息檢索方法等非常重要。不僅如此,還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這門課的趣味性,讓學生建立學習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開展這門課的學習。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chuàng)新,將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中去。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趣味性;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6-007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45
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是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開展的,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應用信息技術的基本素養(yǎng),對信息技術的功能有全面的認識,讓小學生們認識到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工作、學習、娛樂,還能拓展社會交往的圈子,當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信息技術教學要完成以上目標,保持目標明確,根據(jù)教學進度表科學有序地展開教學。除此之外,為了加強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果,還要求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將更加高效、更加有趣的學習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下去。
一、積極開展自主學習,通過合作探究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無論是從事一定的工作,還是進行日常的生活,如果喪失了工作的自主性,總是被動地去做一些事的時候,就容易產生倦怠,致使工作效率降低,生活滿意度下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恰好呈現(xiàn)出以上的特點,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一切都被教師安排好,這種方式直接造成了學生學習效率降低。為了克服這些弊端,新課程大力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應用到信息技術課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與電腦開展人機探險式對話,讓學生分組合作,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學課的優(yōu)點。
例如,在教給學生如何給文章排版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先讓學生觀看幾篇優(yōu)秀的排版文章,讓學生對排版有個直觀感受,同時也激發(fā)他們對排版技能的好奇和熱情。接著,向學生展示一些軟件中的字體,讓他們體會不同字體的區(qū)別,欣賞不同字體不同的美感。之后給學生布置一段文字,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進行排版,排好版再互相比較,交流心得,讓學生懂得欣賞。
電腦、智能電視、智能手機等現(xiàn)已基本普及了,所以很多小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之前已經掌握了很多相關知識,這就使得部分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不夠專心。為了讓這部分學生能安心學習,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當“小老師”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推選出“小老師”上臺講課,演示如何申請郵箱、收發(fā)郵件的過程,通過操作平臺演示給同學看。接下來,教師可讓已經會的學生當“小老師”,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法,讓一個會的帶一個不會的進行演示操作,并負責教會另一個同學。課堂效果非常好,只用了■的時間學生就掌握了,會的同學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不會的同學經過“小老師”的幫助也學會了。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進行創(chuàng)新,需要向其他學科教師多學習,多請教。信息技術課的歷史還很短,信息技術教學還處在摸索階段,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大的發(fā)揮空間。信息技術教師有機會可以聽聽語文、數(shù)學教師的課,聽經驗豐富的教師講課是一種享受,從導入到總結,整個過程階段分明,條理清晰。在接下來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多嘗試,多借鑒,逐漸認識到只有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參,把知識真正融會貫通,才能表現(xiàn)出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在不斷的嘗試和體會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靈活高效的創(chuàng)新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才能讓學生愛上這門學科。因此,在領會到這一點后,教師可以在明確了教學單元目標的基礎上,把一些教學內容用更加自由靈活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充分利用繪畫等軟件讓學生自由揮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效果很好。
三、在學生的反饋中調整教學方法,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
教師在教學中若不重視學生的反饋,只是自說自話,教師的教學水平很難提高。為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學生在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明確“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的思想,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就是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在課堂內的信息反饋?!耙詫W促教”課堂教學評價模式關注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學會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钌恼n堂、活生生的人,學生在課堂上難免會提出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及時地指導學生的學習與合作,認真觀察學生的表情動作,看看有沒有疑問,及時詢問,如果學生確實有需要就給學生們恰到好處的指導。反饋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從教學反思中對原來的設計進行調整,使其不斷優(yōu)化,進而更加科學高效。
總之,小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基礎的入門課,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學會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為了讓學生在這門課中學到更多實用的知識,教師要勤于鉆研,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實踐開來,讓學生都能通過有趣的學習,通過自主的探究學習等喜歡上這門課,認識到這門課的魅力。學生是非常喜歡自由探究學習的,尤其信息技術這門課更是給自由探究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此,只有實踐才能見到效果,通過反思才能日臻完善和成熟。
參考文獻:
[1] 何向陽.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變革初探[J].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4):22-26.
[2] 張蓮方.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游戲化教學行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