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生物實驗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及當今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積極探索實驗教學的方法,將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生物 實驗教學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159-02
生物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fā)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生物與周圍環(huán)境關系的一門基礎學科[1]。初中生物實驗課的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實驗教學地位更加凸顯,中學生物課程標準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多實驗探究機會,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此,本文針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能為初中實驗教學提供幫助。
一、更新教育理念 改革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解放學生天性在與學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徹底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老師演示學生跟著做,甚至是老師演示學生觀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在整個實驗教學中貫穿凸顯學生主體,教師指導管理的新理念。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的能力。例如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中,該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植物的細胞壁,細胞質及一些細胞器。教學思路一:教師用已經做好的裝片讓學生觀察;教學思路二:教師僅提供實驗材料和實驗器材,學生自己動手做裝片然后觀察,老師從旁指導。通過實際教學不難發(fā)現,第一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收獲的就只有幾個呆板的圖片,而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教學目的并沒有達到;反之,將實驗交給學生來做,學生想要觀察這些結構就必需對顯微鏡的用法十分了解,這樣在學習新內容的同時將之前的知識進行溫習,融會貫通,這樣形成的知識更加鮮活,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2]。
二、 搭建實驗平臺 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想要讓學生樂于學習生物,就應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搭建實驗平臺[3],提供必要的實驗器材和實驗指導,盡量做到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設計和實驗實施的過程中,在實驗過程中體會樂趣,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求知和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實踐操作能力。例如在觀察植物種子的實驗中,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植物種子及植物種子的教具模型,然后安排學生按照自己喜歡選擇感興趣的植物種子進行觀察并把觀察到的種子的各個部分從教具模型中選出并按照種子的結構從里到外依次擺出,這樣讓每一位學生觀察到自己感興趣的種子種類,參與到實驗當中,同時在擺出種子結構的過程中可以對其實驗過程進行檢驗。
三、把握學生特點 教學貼近生活
隨著知識經驗的增加和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初中學生的理解力逐步提高,他們已經能理解自然和社會中的一些復雜現象,對老師和家長的說教不再像小學生那樣完全信服,對書本上的現成結論開始持懷疑態(tài)度,求知欲望旺盛。因此,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結合課本知識來發(fā)掘實驗素材,這樣一方面能夠拉近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距離,使知識得以印證,體會知識帶來的快樂,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養(yǎng)成留心生活,注重觀察的良好習慣。例如,在實驗“種子萌發(fā)”一節(jié)中,就可以為學生提前分發(fā)生活中常見的各類植物種子,讓其在統一的地方播種并引導他們適時觀察種子萌發(fā)的各個階段,在實踐觀察的過程中形成各自的觀點,最終在實驗課上加以驗證,形成理論。這樣既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又使的知識接“地氣”。
四、重視實驗教學 提高實驗能力
初中生物實驗設計大多較為簡單,實際操作也相對容易,這就造成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選擇讓學生按照課本上給出的步驟按部就班的來進行實驗操作,
使學生實驗操作流于形式,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學生和教師對實驗課越來越不重視,學生的能力無法得到鍛煉。這就需要我們老師進行合理的引導,首先,要求老師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實驗課,認真抓好實驗課教學;其次,教師應具有雄厚扎實的理論和實驗基礎,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上,研究教材,把握教材,駕馭教材,發(fā)現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培養(yǎng)學生進行生物實驗的思維方式,達到提高自己和學生實驗能力的目標[4]。例如,在七年級下冊“血管”一節(jié)中,觀察小魚尾鰭實驗,按照課本步驟學生可以進行觀察,但對實驗中為什么要將小魚的身體用濕棉絮包???很多學生并不清楚。這就需要老師在實驗的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包住,不包的后果是什么?這樣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無形的就將設計實驗的規(guī)則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實驗邏輯,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其實驗能力,老師在引導學生的同時對自己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教師要明白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就應該從平時抓起,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見效的[5]。
五、整合可用資源 提高學習效率
當今電子科技高度發(fā)達,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提高教學效率[6]?,F在的初中生對電子設備本身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利用這一點作為教學的一大特色,將一些教師做不了或者適合學生做的實驗做成教學軟件,讓學生清楚的觀察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例如,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是現代實驗教學的另一個有力工具,學生可以利用該技術的一些功能模擬、演示實驗過程,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六、實施實驗評價 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大多學生對進行生物實驗有一定的積極性,但是由于目前生物為非中考科目,學生的積極性更多的是持一種“玩”的心態(tài),課后就把它拋之腦后。這就要求我們完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實施實驗評價,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已有的實驗知識按照自己的興趣來設計和完成實驗,老師在驗收實驗成果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考核,這樣也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七、合理配置師資 保證教學質量
合理的師資配置是教學質量的保證。由于初中生物為非中考科目,很多學校缺乏專業(yè)的生物教師,生物教師由即將退休老師或教學能力相對較差的老師擔任,這些老師由于本身缺乏專業(yè)的基礎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知識性的錯誤,教學質量很難保證。例如在學習“觀察葉片的結構”一節(jié)時,就要求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并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如果生物教師沒有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在制作臨時裝片和觀察的操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錯誤,影響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因此,各級領導應重視專業(yè)生物教師師資的培養(yǎng)和配置,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
八、借鑒國外經驗 提高實驗效果
眾所周知,美國是教育強國,英國是最早開展實驗教學的國家,他們在生物教學中,理論和實驗課開設的比例在1:2左右,而我國現行的初中教學大多沒有專門的實驗課程設置忽略實驗課的作用,而且由于生物課程的地位較低,使得課時開設不足,按照國家標準初中生物每周應為3節(jié),在實際排課過程中生物大多只有2節(jié),所以生物實驗的開設更加困難[7]。所以,想要切實提高生物實驗課程教學質量,我們不僅要按國家標準來實施課時安排,更要合理借鑒國外的經驗,提高生物實驗效果。
因此,我覺得初中的生物教學必須重視實驗課的教學,從而使我們的學生能真正理解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同時,使他們對生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掌握學習生物學的能力和方法,為他們獲取新的知識并將知識運用于實踐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洪芬.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初探[J].學周刊,2016,8:1.
[2]程峰.農村初中生物活動課的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3]劉七.淺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31:242-243.
[4]徐明芳.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2. [5]劉立勛.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之思考[J].大觀周刊,2011,46:110.
[6]汪磊.高中數學多媒體運用的思考與優(yōu)化[J].高考,2014,11:45.
[7]王波.淺談中西方生物實驗教學枝差異[J].時代教育,2015,4:1.
作者簡介:彭濤( 1977-),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苔蘚植物學、群落生態(tài)學、喀斯特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濕地生態(tài)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