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香
(福建省泰寧縣實驗小學 福建 三明 354400)
圖為先鋒 數為后盾
——例談數形結合在培養(yǎng)小學生分析能力的作用
江雪香
(福建省泰寧縣實驗小學 福建 三明 354400)
培養(yǎng)小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目標。教師可以利用數形結合,豐富數學語言,闡明數量關系,引導和幫助學生探究、總結規(guī)律,抽象出事物的本質,感受數學思想方法,實現思維層次的飛躍,進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數形結合 分析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目標。在新課標中關于“問題解決”的目標是:“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呢?實踐中,我們發(fā)現數形結合——即以圖為先鋒,以數為后盾是培養(yǎng)小學生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
目前,小學階段普遍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們對語文洋洋灑灑的閱讀理解完成得很好,可遇到區(qū)區(qū)不到五十字的數學題目愣是讀不懂。究其根源是學生掌握了豐富的文學語言,可數學語言卻很匱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有效的數學交流作為學習數學的目標之一,實現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學習和掌握數學語言。那么什么是數學語言呢?數學語言可以分為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三類,包括數學概念、術語、符號、式子、圖形等。數學學習的實質是數學思維活動,數學語言恰好是數學思維的載體,所以數學學習包含著一個翻譯的過程。將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互相翻譯的過程,能充分展現學生不同的思維層次。利用數形結合,則是數學與圖形優(yōu)勢互補、完美結合。讓學生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既豐富了數學語言,又能從中獲取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做一節(jié)長1.4米,半徑0.2米的圓柱形鐵皮煙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人教版六下)
在教學本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先畫出圖形并標出已知條件,然后寫出已知、求,最后解答。
像本題這樣分析,首先由文字語言翻譯成圖形語言,學生從整體上明白本題與圓柱的知識有關,縮小了思考的范圍。然后由圖形語言翻譯成符號語言,這是學生的思維更深的層次,由直觀到抽象,特別是寫求什么時,這就要求學生找準精確的知識點。是求圓柱的體積還是表面積,若是求表面積又是求幾個面呢?結合實際,學生發(fā)現煙囪上下要通風,所以只需求側面積。至此,分析結束了,學生也從中獲取了解題方法??此坪唵蔚漠媹D;寫已知、求,卻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數學語言。長此以往,學生的分析能力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史寧中教授認為數學的本質是:在認識數量的同時認識數量之間的關系。數量關系是一種數學模型,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因為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體,抽象思維較弱,所以對數學中出現的數量關系的理解比較吃力。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可以把數量關系有效地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圖,讓學生一目了然獲得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畫線段圖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小亮看一本《兒童文學》,第一天看了它的25%,第二天看了30頁,兩天正好看了這本書的,這本《兒童文學》有多少頁?
對于這類分數、百分數的解決問題的題目,筆者引導學生用線段圖作為分析數量關系的法寶。本題學生往往不明白這30頁是與哪個分數有關??梢宰屔x題目3遍以上;畫線段圖時,分析單位“1”是誰,如果有不同的量與單位“1”比較時,應該畫2條或2條以上的線段,否則只需要畫一條。
在教學中,讓學生運用線段圖分析,就能把繁雜的題目用簡潔的線段圖表示,既簡明又直觀,而且能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只要持之以恒,學生利用數形結合闡明數量關系的能力提高了,解題能力也會水漲船高。
規(guī)律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系,決定著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向,也就是說,規(guī)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現象背后并決定或支配現象的,規(guī)律是反復起作用的,只要具備必然的條件,合乎規(guī)律的現象就必然重復出現。
小學數學知識放在整個大數學中更具有特殊性。如何從特殊中找到普遍性呢?這就需要對知識的聯系與本質有著深刻的認識。小學教材中“數學廣角”的內容就擔負這樣的作用。學生往往被紛繁的題目迷惑,不能用數學觀點去看待現象。教師可以利用數形結合,引導和幫助學生探究、總結規(guī)律,抽象出事物的本質,感受數學思想方法,從而實現思維層次的飛躍。
例如:《植樹問題》(新人教版五上)
在一條長1000米的小路的一邊植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樹苗?
在教學這個例題時,教師先讓學生讀題目,重點理解“每隔5米種一棵”是什么意思?(每兩棵樹之間都是5米)關鍵詞是什么?(兩端都栽)
師:知道了植樹的要求,你們準備怎么研究呢?
生:畫一畫、擺一擺。
師:好,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探究吧。
過了一會兒,有好多學生面露難色,一問才知道1000米太長了,畫不完。
師:該怎么辦呢?
生:1000米太長,那全長可改短些。
師:大家就從10米、15米……開始研究吧。
學生自主研究,交流匯報。
大家會列式嗎?1000÷5+1=201(棵)
通過數形結合,學生較順利地找出了植樹問題(兩端都栽)中,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規(guī)律,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僅知起然還知其所以然。
這種運用數與形的有機結合,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也從中揭示了數學規(guī)律,而且這種規(guī)律不僅僅局限于植樹這類題目,還有爬樓梯、鋸木頭、敲鐘等屬于同一類型,也可以運用這一規(guī)律。
數學家華羅庚說:“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幾何代數統(tǒng)一體,永遠聯系莫分離?!笔堑模鳛閿祵W教師的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運用數形結合,學生在探求解決問題的道路上就有方向和方法,那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較弱的難題一定能迎刃而解。
G623.5
A
2095-3089(2017)24-0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