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裕新
摘 要:提高課堂效率與采用教學方法有密切的關系。陶行知先生“智育注重自學”“知識要從行動中求來”的教育思想,對化學教學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文章研究化學教學中如何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運用合適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學化學;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0-0086-01
陶行知先生的“智育注重自學”的教育思想,對中學化學教學實踐、中學化學教育改革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陶行知先生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薄敖虒W生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就能夠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書本”——解決問題的基石
書本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基石,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來源,學生讀書的目的是用好書。陶行知先生一貫強調學生既要讀書,更要用書。學生讀書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獲得一定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夠把書本知識與思想和行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靈活應用到生活實踐中,積累相應的經(jīng)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讓學生熟練掌握書本知識,聯(lián)系社會與生活實際,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與化學有關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人教版選修一教材“化學與生活”從影響社會的環(huán)保事件中引出相關化學知識,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社會需要角度,融入常見化學知識。課程知識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討論生活和社會問題學習相關化學知識,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運用已有化學知識,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學生通過用好書,自主學習化學知識,更深刻地理解了化學的基本觀點,加深了對化學基礎知識的認識、基本方法的掌握,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首先通讀教材,歸納教材的重點,突破教材的難點。教材圍繞“材料”“環(huán)境”“健康”三大熱點問題,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相關的生活現(xiàn)象,提出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和技術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相互討論、社會實踐調查、實驗室探究,進一步熟悉并掌握化學知識,充分認識化學在社會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探究”——學習的吸引力
陶行知先生說:“知識要從行動中求來”。在化學教學中,讓學生動起來,探究是很好的推動力。運用探究機制,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突出重點,設計問題。新穎獨到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設計的問題要圍繞教學重點提出。問題的解決,既突出了化學教學的重點,又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重要的體內能源——油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下列活動:1)調查自家廚房或學校食堂常用哪種食用油。2)去食品超市調查食用油的品種,看一看哪種食用油銷售量較高。3)觀察包裝說明,了解食用油的品類、成分以及注意事項。4)查找資料,比較各種食用油的不同點。這一系列調查活動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進行,同時消化和理解相關的化學知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調查研究的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2)圍繞難點,設計問題。當學生原有的化學知識不能順利地完成對新知識的同化時,新的化學知識就成為教學難點。難點是相對的,鑒于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因材施教,把教材中的化學問題轉化為學生認知的化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合金”這一節(jié)內容時,講到了日常生活中不銹鋼在大氣中的抗腐蝕能力很強,但在海水中卻會被腐蝕,這是什么原因?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可以對學生進行提示:鋼鐵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海水是哪一類溶液?發(fā)生原電池反應時,哪一種物質容易失去電子?這樣不僅可以一步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消化吸收新知,還可以復習鞏固與原電池相關的知識。
(3)關注熱點,設置問題。在教學“垃圾資源化”一節(jié)時,教師可做如下設置: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生活垃圾處理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傳統(tǒng)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采用衛(wèi)生填埋,即將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在遠離城市的農(nóng)村,或者山區(qū)的土地上。那么,采用衛(wèi)生填埋方式處理生活垃圾,可能產(chǎn)生哪些后果?當今先進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生活垃圾發(fā)電過程中,能量的轉化方式有哪些?生活垃圾焚燒的尾氣中,存在哪些有害物質?生活垃圾焚燒后的廢渣、廢氣是如何處理的?實際的生活垃圾處理過程中,由于工藝水平和經(jīng)濟限制等因素,處理一噸生活垃圾,要虧損幾十元人民幣。請你簡述生活垃圾處理廠是否值得建設并說明理由。上述問題的思考讓學生認識到,我們要合理開發(fā)和利用資源,樹立保護環(huán)境意識,只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社會方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結束語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內涵博大精深,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值得教師學習、研究、運用和發(fā)揚。教師要結合化學教學,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讓行知思想在化學教學的這片天地里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胡國樞.陶行知新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何國華.陶行知教育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化學與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