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成
摘要:21世紀,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耙詫W生為主體”是重要教育觀念,在初中教學中運用這一觀念,培養(yǎng)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索、思考歷史現(xiàn)象,主動去學習,指導學生學法,培養(yǎng)分析能力,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成為有人文素質的勞動者、人才。
關鍵詞:學生主體;初中歷史;教學運用
“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為主體,使初中學生主動學習歷史是全新的觀念。初中歷史現(xiàn)象紛繁復雜,時間、地名、歷史人物甚多。初中學生學習歷史尤其困難。然而,“以學生為主體”,因地制宜,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可從以下幾方面
入手:
一、以人為本,初中教師頭腦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學生在小學學科教學中已有一些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他們頭腦中不是一張白紙,根據建構主義學說,在學生頭腦中的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建立新的歷史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建立以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延伸、拓展知識面,通過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歷史學習活動,教師予以引導,達到學習效果。
二、直觀形象,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初中歷史一方面時間地點人物繁多。歷史現(xiàn)象多而雜,另一方面歷史故事多,學生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圖片、表格等直觀形象的教具,運用幻燈片、電影錄音、多媒體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實物產生聯(lián)想,<<秦的統(tǒng)一>>這個課題,涉及對秦始皇的評價,可出示<<秦始皇像>>等古代帝王像,<<秦滅六國圖>>,用語言將幾幅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回到當時的環(huán)境氛圍,體驗當時人民結束戰(zhàn)亂時的景象,理解人民需要穩(wěn)當,安居樂業(yè)的愿望,將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使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
三、授之以漁,教給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方法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北3謱v史學習的持久興趣,唯有教給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方法。初中歷史知識點多,要求比較高。初中學生剛接觸歷史,知識面窄,歷史教科書成為學習的重要中介,但感覺時間、地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多而無序。教師在教學中及時教給學生分類法、比較法等,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增強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分類法,即對歷史事件加以分類,加深對它的認識、理解。六分法,把歷史事件分六個要素分別加以掌握,時間、地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產生的背景、經過、作用。五分法,把歷史事件按所涉及領域劃分為五類,然后加以掌握,即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比較法,將兩種同一類的歷史現(xiàn)象比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以鞏固記憶,如管仲改革、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開放課堂,給初中學生主動學習提供思維空間
課堂教學中,改變“粉筆加黑板”的模式,構建開放式課堂,上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課文中涉及到的有關問題的收集任務。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提出思維方向,暫不作結論。由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說出史實,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能力?!扒厥蓟适且幻┚保l的說法正確?課前有學生收集資料,上課由學生根據史實得出評價,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對思維空間予以拓展。
五、提綱挈領,給初中學生主動學習歷史找準中心
初中歷史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多方面的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人物繁多。在學習過程中,誘導學生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特點,總結出階段性特征,在此基礎上加以剖析、理解、運用。中國歷史上的明朝,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政治上,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產衛(wèi)特務機構的設置是它的重要表現(xiàn)。經濟上,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思想上,出現(xiàn)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后人總結武炎武的思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文化上,出現(xiàn)了反封建文學作品,湯顯祖戲劇<<西廂記>>痛斥了封建禮教。學生了解了明朝的特點,抓住具體體現(xiàn)階段性特征的重大事件,關鍵的歷史人物 ,就能讓學生對歷史學科提綱挈領,找準中心,抓住要領。
六、 歷史讓學生“動”起來
在課改后,按初中歷史新課標要求,可嘗試著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盡量讓學生全身心都“動”起來:
動腦。即讓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問題。以往平鋪直敘的授課方式使學生的腦袋變成一個單純的接收器,只會裝載歷史知識,發(fā)揮不了真正的作用。我在授課過程中,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講第三學習主題第二課《農村和城市的改革》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再講大約五、六分鐘后我對學生進行個別提問,在此基礎上再略作講解。這樣,學生也參與到教學中來,大大改變了學生坐等老師傳授知識的被動局面,學生的大腦思維也得到了鍛煉,學習勁頭自然增大。
動口。以往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當聽眾。一旦學生對教師講的不感興趣,注意力就會分散。轉變方式,讓學生也上臺說說,情況就會大不一樣。如再講川教版八年級歷史(下)第六主題第二課《中國的教育與體育》申辦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這一事件時,請學生分別表演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北京市市長劉淇、中國奧申委主席伍紹組等,以對話的形式來演繹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這就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紛紛爭著當扮演者,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起來。
動手。即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親自去實踐。以往只講不練,或者多講少練;就算練,也只是做做課后習題,形式陳舊且單一。針對這種狀況,可采取多種練習形式,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多點動手,滿足學生“親自試試”的愿望。在講完第二學習主題第4課《文化大革命》后,讓學生撰寫一篇小論文,評價自己心目中的毛澤東;趁著今年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幾十周年,可布置學生回去搜集資料,制作一份有關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小報;又或者寫寫歷史調查報告等等。學生們對這些作業(yè)頗感新鮮,興致勃勃地去完成。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一舉兩得。
總之,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耙詫W生為主體”是重要教育觀念,在初中教學中運用這一觀念,培養(yǎng)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索、思考歷史現(xiàn)象,主動去學習,指導學生學法,培養(yǎng)分析能力,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成為有人文素質的合格勞動者或優(yōu)秀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