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宜
摘 要:數學作為初中課程中一門基礎且實用的學科,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維意識存在差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有部分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致使近年來學困生的數量增加。數學教師應該弄清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提高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原因;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4-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40
學困生是指由于一系列原因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下降,缺乏學習積極性,最終造成考試成績落后于其他學生。要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解決數學學困生的問題迫在眉睫。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教師教學不嚴謹
許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味填鴨式傳授知識,教學方式死板且缺乏趣味。這種教學方式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弊端,無法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違背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再加上教師教學態(tài)度不夠嚴謹,并不關注學生在性格特點、思維能力和心理素養(yǎng)等方面的差異性,長此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學,致使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的差異性變得更加明顯,思維跟不上的學生只會被甩在后面。
(二)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還不夠完善,性格上也存在偏激和叛逆的特征,他們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學困生的形成就是因為這部分學生不能處理好內心的欲望和學習之間的矛盾,不能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平時懶散,無法保證課后作業(yè)的完成質量。另外,還有一些學生一遇到難題就放棄,完全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心浮氣躁,不能踏實地完成學習任務。
(三)學科本身難度大
數學的很大一部分知識是抽象且難以理解的,學生只有在長期的學習中具備嚴謹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把數學知識學到位,這是數學這門學科本身難度超過其他科目的特點。學生需要深刻理解數學中某些抽象名詞和特定說法的內涵,即使題目換了提問形式,學生也應該能辨別出來。同時,數學知識之間聯系緊密,難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只要有一處沒有學透徹,就能造成整個知識環(huán)的扭曲,是學生需要嚴加重視的地方。
(四)社會家庭因素
社會中存在諸多影響學生的不良因素,學生又正處于對周圍環(huán)境充滿好奇的年紀,很容易沉浸到某種有危害的環(huán)境中不能自拔。很多學困生就是由于好奇心作怪,只為滿足自身玩樂的欲望,忽視學習和反思,以致斷送了自己的前途。另外,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家長因忙于工作而忽視學生的學習,也會造成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染上惡習,致使學習一落千丈。
二、幫助數學學困生恢復自信的有關策略
(一)以人為本,用嚴格謹慎的教學方法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改進教學方法,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嚴格講求課堂效率,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第一,教師要從根本上重視起學困生的情感表達和心理發(fā)展水平。事實證明,很多學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低,敏感而脆弱。他們更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和尊重,想要成為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如果學困生的這種想法遲遲不能得到回饋和滿足,他們就會變得自暴自棄。因此教師需要及時鼓勵和關心學困生,善于發(fā)現并肯定學困生身上的優(yōu)點。第二,教師實行多樣性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有效的課堂導入等都是集中學困生注意力的良好方法,但教師在營造趣味課堂的同時,務必要嚴格掌握課堂節(jié)奏。
(二)糾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小學到初中,隨著學生的學習內容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相應的學習習慣也應該改正。教師是糾正學生學習習慣的最佳人選,要盡力把學困生從不務正業(yè)的態(tài)度中解救出來,培養(yǎng)學困生正確的數學學習習慣。首先,讓學困生認識到學習初中數學的重要性。數學是初中課程中的難點,占較大的比重,且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許多實際問題都需要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其次,正確引導學困生,培養(yǎng)學困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困生并不代表他們的學習能力差,很多是不能做到積極思考問題。教師在平時要多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多提問,保證學困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如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注重對學困生作業(yè)的批改,詳細標明作業(yè)中的不當之處,提高學困生對作業(yè)的重視程度。
(三)因材施教,對學困生采取一對一教導
學困生相對于其他學生來說,在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的掌握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教師不能把學生放到同一個水平上進行籠統(tǒng)教學。同一堂課下來,學困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許不到優(yōu)秀學生的一半,但是學困生如果長期維持在這種學習狀態(tài)下,會嚴重影響對后面知識的學習。所以教師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課堂上向學困生提問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課后對學困生進行單獨輔導,或向他們了解最近的學習狀況,或幫助他們解答難題,針對學困生的各自特點答疑解惑,并專門給他們留一些課后作業(yè)幫助理解和補充基礎知識,循序漸進地豐富學困生的數學知識。
(四)提高家長對學生的重視程度
學生自小與父母在一起生活,家長的言行舉止很容易影響學生,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對學生能否身心健康地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家長不能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與教師一同幫助學生完成接受良好教育的任務。平時教師要多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內的表現,使家長行使學生校外重要監(jiān)督者和引導者之責。
三、結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在教育學困生方面也是如此,不能放棄對學困生的幫助和指導。隨著學困生數目的增多,學校、教師及家長等各個方面都要警醒起來,盡最大努力做到恢復學困生的自信心,提高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 韓霜.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8):55.
[2] 李燕,尹哲.淺析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6):88-90.
[3] 白永瀟,高起萍.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個案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