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永
【摘要】本文論述了引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策略:營造氛圍、方法指導、閱讀檢測。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課外閱讀 引導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A-0043-01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通過閱讀各種課外書,學生可以跨越時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可以在閱讀中與名人對話。學生多讀課外書,既能拓寬視野,又能提高其作文能力。然而,農村學生大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他們的家庭課外閱讀引導幾乎為零。鄉(xiāng)村小規(guī)模學校和鄉(xiāng)鎮(zhèn)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將大量的農村學生囿于校園學習生活,學校沒有為學生們配備生活老師,任課教師工作量大,而許多教師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課外閱讀指導的重要性。那么,農村小學教師如何對學生采取有效策略實現(xiàn)課外閱讀引導呢?以下是筆者三點粗淺的認識與做法。
一、營造氛圍,點燃課外閱讀熱情
常言道:一個喜歡閱讀的家庭,容易培養(yǎng)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一個喜歡閱讀的老師能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這就是說,課外閱讀過程本身具有難度,小學生的閱讀常常是在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的狀態(tài)下進行。單純讓學生去閱讀是枯燥無味的,閱讀依靠環(huán)境的熏陶、榜樣的引領,需要耳濡目染才能點燃學生閱讀課外書的熱情。為此,筆者在班內創(chuàng)設圖書角,成立讀書小組,開展“讀同一本書”活動等,將每周四的活動課定為“讀書會”活動,內容有好書推薦(學生自由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或一篇美文、故事去閱讀,然后用各色卡紙素材,通過剪、貼、畫等方式制成好書推薦卡,并寫上好書推薦理由、簡介、讀后感等,最后在讀書會上向學生們展示與分享),講故事比賽、朗讀比賽、身邊重大事件沙龍等,營造了“人人是教師,處處皆課堂”的閱讀環(huán)境,把學生浸潤在書香彌漫的氛圍里,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迷上課外閱讀,學生間相互激發(fā)再閱讀的內動力,潛移默化地調動其課外閱讀興趣。
二、方法指導,保證課外閱讀質量
農村小學生識字量少(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目的性不大,多以隨意或無意為主,其獨立進行課外閱讀的質量、效率不高。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閱讀教學時,不僅要指導學生從字、詞、句、篇入手去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內容,而且要教會學生泛讀和精讀,還要注意抓住教材中的某一個切合點,進行閱讀方法的示范與指導。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課文中,筆者先讓學生交流印象最深刻的故事,然后帶著他們走進課文瀏覽寓言、民間傳說、神話等,了解故事主要內容,對故事中的精彩片段進行復述比賽,并讓學生走進圖書館搜集我國的《西游記》等古典名著,或外國《一千零一夜》等經典作品讀一讀,最后挑選一本自己喜愛的圖書向同學推薦閱讀。筆者根據(jù)年段學習目標和兒童認識特點,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構建“由已有知識起步到教材文本學習指導,再向課外延伸”的導學體系,強化語文本體教學,努力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規(guī)律,把課堂閱讀教學“導學”到課外閱讀中去,豐富了學生的故事閱讀體驗,提高閱讀質量。
三、閱讀檢測,督促課外閱讀完成量
課外閱讀檢測工作是課外閱讀活動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既能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又能幫助其改正缺點、調整閱讀策略,讓課外閱讀事半功倍。合理的閱讀檢測方法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課外閱讀的落實。如低年級使用課外閱讀卡完成讀書日記,借用閱讀卡“ 月 日,我和 一起讀了《 》(寫故事或美文題目),在 中,我認識了 (人物、景物、詞語等),我最喜歡 ”,鼓勵學生們邀請自己喜歡的家人陪讀,共同填寫閱讀卡。學生們在填寫閱讀卡的過程中認識漢字,感知文章主要人物、積累好詞。教師則在上課前十分鐘檢查閱讀卡填寫情況,將學生每天填寫的閱讀卡展示出來,并抽樣在全班點評,讓學生在接受檢查中體驗讀書的喜悅和成就。中高年級采用讀后感的方式寫讀書日記,如3~4年級習作要求第一自然段寫“今天,我讀的故事或美文題目是《×××》”,第二自然段寫“故事或美文中我喜歡的兩句話是:①……②……”,第三自然段寫“故事或美文中我喜歡的詞語是……”,第四自然段寫讀書感受等。學生在讀書日記中寫讀書筆記、記錄閱讀感受,描繪讀書心得,從而逐步培養(yǎng)了獨立閱讀的能力,掌握寫作方法和積累語言材料,這樣的讀書日記成了學生學習和模仿寫作的材料寶庫。
總之,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除了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外,還要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變換多種方式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這樣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