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貴
【摘 要】隨著科技發(fā)展,電教化、多媒體設施的普及,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多媒體以生動的形象、豐富的圖片、悅耳的音樂等代替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一張嘴,以音、像、畫等形式在教學中帶給學生視覺、聽覺上的沖擊,在感官上加深了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 初中語文 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22
隨著科技發(fā)展,國家對基礎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投入,被引入教育教學過程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在各個學校被普及應用,電教化教室、多媒體設備等硬件設施的投入,使課件、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應用于課堂,成為了許多初中教師日常教學工作。教師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中的閱讀對象除了文字和課本上簡單的圖片外,拓展了大量的有聲讀物、動畫、視頻、音樂、圖片等資料,這種拓展刺激了學生的大腦皮層,加深著學生的學習印象。因此,多媒體教學法以其豐富的教學資源、鮮明的教學特點,多樣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為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力奠定了技術基礎。筆者作為初中語文一線教師,根據(jù)自己教學實踐經驗,現(xiàn)談談多媒體中文本、聲音、圖像、動畫、音樂、視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初中語文傳統(tǒng)教學情況
初中語文傳統(tǒng)教學主要以“傳”為主,主要表現(xiàn)為“三尺講臺、一張嘴、一本教材、一根筆,幾十對耳朵來聽講?!边@種教學模式百分之九十的知識是靠教師語言和粉筆板書進行傳播的,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思想易分散,教師板書較慢,課堂效率低,課程進度慢,不易進行課外拓展。學生學習被動,學習思維打開較慢,學習成效低,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初中生活躍的思維、活躍的思想和對社會的自我理解,容易降低對語文課程的好感度,易讓初中生對語文這門課程的厭煩感。
二、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況
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以其豐富的資源、生動的內容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效率,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青睞和推廣。多媒體教學為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窗口。它以計算機模型為基礎,結合網(wǎng)絡通信技術,融合所需教學信息,師生間進行交互式學習的一種教學手法。它能將教學所需信息更形象直觀的展示給學生,刺激學生大腦皮層,加深學習效果,利用多媒體輔助下的教材具體展示載體是文本、聲音、圖像、動畫、音樂。
(一)文本運用情況
文本主要以文字為主,主要為需要講解的內容、為需要重點講解的內容做補充,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示的文本內容豐富,與傳統(tǒng)教學黑板板書相比,具有更直觀、速度快、節(jié)約課堂時間、文本更規(guī)范的特點。比如,介紹某篇文章的作者,課本講解一般比較簡單,為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對作品的影響,教師通常會多補充作者的人生經歷、人生典型故事或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一般就是教師講、學生聽,一遍帶過,利用多媒體輔助,可以采用文本的形式展示出來,將作者重要的人生經歷、時代背景等用文本形式展現(xiàn),教師再加以講解,語言與文字的結合,學生接受率比較高。文本的應用能提高課堂效率,省去課堂板書時間。
(二)聲音運用情況
初中語文教學目標要求,初中生要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采用春雨細無聲的方式,將朗讀教學融入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達到這種效果,比如講到某課時,教師錄入自己朗讀的課文或利用網(wǎng)絡資源,采用名人名家有感情的誦讀。用多媒體在課堂上放給學生聽,讓學生聽取別人的誦讀來體會課文感情,同時又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聲音教學,用帶有感情的聲音感染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作者感情的表達。通過多媒體中的聲音功能輔助教學,利于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拓展學生思維角度。
(三)圖片運用情況
根據(jù)調查顯示,視覺給人的沖擊比語言更直觀,學生也更易接受。利用圖片向學生展示所要學習的內容及知識點,比單純的語言講解更有簡潔直觀,需要十句話去解釋的一個問題,可能一張簡單的圖片就能解釋清楚了。比如講《中國的石拱橋》一課時,學生對石拱橋接觸較少,用語言講解,也難以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真正石拱橋的樣子,但是利用幾張不同角度石拱橋的圖片,直觀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一切關于石拱橋形狀的難題,都迎刃而解了,而且學生對石拱橋的印象也更深刻。圖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時是應用最常用的一種教學載體。
(四)動畫運用情況
動畫在多媒體教學中是比較高級的手法,它能集圖像、聲音、文本為一體,能更形象的展示出要表達的內容。比如講《皇帝的新裝》一課,動畫的效果能直接明了的將騙子如何騙國王的過程,大臣們的思想、語言表達,騙子的表情等具體的展現(xiàn)出來,學生通過觀看動畫,可以清楚明白騙子騙人的手段,再利用動畫進行拓展,結合社會上騙子的表情、手法等。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達到教學目標中要求的,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社會實際生活中。
(五)音樂運用情況
好的音樂能給人“繞梁三日而不絕”的感覺,將好的音樂融入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會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將美好的語言轉化成音樂,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背誦和語言的積累。我國詩歌在古代就是以唱為主,將課本上的詩歌編成曲或通過網(wǎng)絡資源播放相近的音樂,即幫助學生背誦,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善于利用音樂,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多媒體技術中的文聲圖畫音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已成為必要的教學手段。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多媒體技術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不能在教學上亂用、濫用,更不能用多媒體課件代替教案,過度的增加課堂內容、拓展課外內容,以免出現(xiàn)課堂內容安排過多,出現(xiàn)滿堂灌等現(xiàn)象,這就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背道而馳了。將多媒體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材情況,取長補短,因材而異,不能放大多媒體的好處,就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需充分了解、調研、明白多媒體可以輔助教學,應根據(jù)課程設置、教材安排來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優(yōu)化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