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歡
摘要: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教材還是讀本,文言文都占有較大的比重。近幾年來,全國高考語文部分的考試題型、難度、比例也幾乎形成一定套路模式。明白這些,對我們的高中文言文教學,必具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guān)鍵詞:史實背景;誦讀背誦;翻譯技巧
在長期的文言文教學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幾點,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1.聯(lián)系史實和相關(guān)的背景,以擴充學生見聞,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選的文言文篇目,大多為先秦散文和諸子散文。與這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相關(guān),許多作品雖具文學性,但基本忠于歷史史實,且人物、事件互相關(guān)聯(lián),牽一動十,如《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觸龍說趙太后》、《季氏將伐顓臾》、《晉公子重耳之亡》、《荊軻刺秦王》等,均與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相合,構(gòu)成嚴密的因果聯(lián)系,如果教師只是孤立地講授課文內(nèi)容,不注重與歷史事件的聯(lián)系,其結(jié)果,一是不易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感到內(nèi)容單調(diào)、枯燥;二是不能讓學生更透徹地了解歷史理件這間的邏輯聯(lián)系,從而影響記憶效果;三是不能讓學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識原野的廣闊性,求知欲望便極難得到引導和培養(yǎng)。因此,筆者認為,語言教師應該多讀史書,了解、熟悉中國的歷史。在給學生傳授相關(guān)歷史知識時,甚至在比歷史老師的講授更生動、細致、傳神。這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善于指導,背景要力求準確
誦讀不是讓學生隨心所欲地郎讀課文,它必須尊重創(chuàng)作者镕鑄在文章中的真實的思想感情。而這思想感情不是一開始就能把握得準的,它必須建立在充分理解句意和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所以筆者認為,對于文言文的教學,起初應讓學生自學,最好是默讀,發(fā)現(xiàn)問題,初識文意;其次是質(zhì)疑和答疑,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句意和文意;而誦讀則在這兩個步驟之后進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準確把握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讀出語感來。這一步做好了,將大大提高學生對文言文語言的感受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誦必須忠實于原文,力求詞句準確,這也是文言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有人認為,要求準確背誦,完全忠實于原文,是一種死教,缺乏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首先,學語文必須學語言。能流傳于世并選入教材的文言文,多為古代名篇,其語言的優(yōu)美和諧和準確嚴密無論怎么說都應該是典范。而我們中學生按照自己現(xiàn)有的水平隨意加改變,多數(shù)只能改糟,不會改好,這就會把自己引上學習語言的歧途。其次,我們在運用知識、運用語言時,常常免不了要引經(jīng)據(jù)典,而一旦誤讀誤記,就不單是張冠李戴的問題,有時甚至是無中生有了,這必然影響到期引論的效果。其次才是應付高考的問題。高考試卷中的文言文原文填空占有相當?shù)谋壤?,閱卷要求也十分嚴格,錯、漏、添加一字均不得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要求學生準確背誦,準確書寫,決不能擅自增刪和改變。
3.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培養(yǎng)語感
新課標教材中古詩文在高中教材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再加上《語文讀本》的內(nèi)容,閱讀量幾乎是原來的三倍到四倍,其中要求背誦的部分也有所增加。從表面上看學生的壓力增大了不少,在高中繁重的課業(yè)情況下,如果學生被動的去記憶這些內(nèi)容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效果會大打折扣。但是如果能夠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首先將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再配合各種心理暗示和教學手段降低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難度估測,消除心理障礙,最后結(jié)合大量的閱讀培養(yǎng)語感,學生對高中文言文的學習就可謂一馬平川了。
語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使用一兩個方法和策略就能實現(xiàn)的,要有前面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心理障礙的清除,這樣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的、用心的去閱讀背誦課文,其中教師的個人魅力、知識底蘊與教學策略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檢查學生背誦課文的時候往往用的較多的是"通關(guān)法",教師作為關(guān)主,學生一個個的過關(guān),這樣發(fā)揮出來的只是學生個體的力量。還可以采取團隊協(xié)作闖關(guān)的方式,通過就近座位分組,各小組之間展開競爭,教師根據(jù)每個學生的背誦情況給予打分,最后小組總分,再加上先通過學生的特別加分計總分,評出優(yōu)秀小組可以給予可樂之類的表彰。這樣不僅加快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幫助,還加快了學習的動力和速度,并且增進了友誼。
4.教給學生翻譯文言文的技巧
正確翻譯文言文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關(guān)鍵所在,教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有必要的。 首先,讓學生遵循翻譯文言文的基本原則,即"信、達、雅"。信:忠實于原文,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達":譯文表意明確,語言通暢。"雅":澤文簡明、優(yōu)美、生動。其次,要體現(xiàn)"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特點。最后,教學生掌握翻譯文言文的技巧。(1)留:對專有名詞,如國名、地名、年號、官職名、人名、物名等,還有經(jīng)常使用的成語、習慣語等,如席卷天下、門庭若市、氣象萬千等。這些不必翻譯。(2)補:補充省略成份。如:還矢(于)先王。有志矣,不隨(之)以止也。(3)換:把古漢語直接換成現(xiàn)代漢語。如:把"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過?"中的"孰"換成"誰"。"使六國各愛其人"中的"使"換成"如果"。(4)調(diào):把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等倒裝句進行調(diào)整,使其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
5.選擇名篇、名段、名句賞析,給學生開辟另一塊學習文言文的美麗天地
在古代的詩、詞、曲、文中,適合高中生課內(nèi)的名篇、名段、名句無疑是很多的,但被教材選用的的確有限。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感受文言語言,積累文言文知識,學習借鑒前人的思想和理念,教師必須廣泛涉獵,多方搜集,精挑細選出名篇佳句來給學生賞閱,最好能配合語文使用,使學生在比較閱讀中受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