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濤
【摘要】大學課堂是高等教育的首要陣地,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關鍵。讓大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課堂陳述,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高等教育 課堂陳述 課堂參與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電機學院重點課程項目“環(huán)境與人文”(項目批準號:B1022416003052)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190-02
高等教育在我國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等教育發(fā)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jié)摿Φ闹匾獦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強烈?!盵1]
經過多年發(fā)展,我國的高校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雖然出現了較大程度上的創(chuàng)新,但囿于教學方法的單一化,嚴重影響到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大學課堂是高等教育的首要陣地,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關鍵。本文就提高大學生課堂參與度做一探討。
1.當前大學生課堂的現狀
課堂是高校教學的主陣地,大學生是高校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是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但目前大學生課堂參與的水平層次低、趨于形式化等表象參與、被動參與和不參與課堂教學的現象比比皆是,嚴重影響高等教育質量[2]。
導致大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不高的原因有許多,既有學生因素,也有教師因素,還有環(huán)境因素,是綜合作用的結果。以教師為例,教師為完成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依然采取“滿堂灌”的形式,不能與學生進行互動、進行討論,而且講授的都是課本知識,枯燥無味。再以學生為例,進入大學之后,結束了繁重的高考壓力,無論是在思想還是身體上都懈怠下來,對知識的渴求遠不如高中時代,甚至有些沉溺于游戲、網絡。再以環(huán)境因素為例,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學生們很容易從網絡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尤其是手機的普及,使得大學生能夠隨時隨地能夠進行查閱。在一份大學生課堂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中顯示:97.7%的同學上課會使用手機,而每節(jié)課都會使用手機的同學達到31.7%,作為公共必修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課堂手機的重災區(qū),79.8%的同學在該類課程中經常使用手機;其次是公共選修課,占比為45.6%。[3]
2.學生陳述在大學課堂中的引入
如何激發(fā)大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最為關鍵,“對分課堂”、“翻轉課堂”、“慕課”等教學改革,均是針對當前大學生參與課堂程度較低而提出的改善措施。為此,我們嘗試把學生陳述引入大學課堂中。
2.1課堂陳述的實施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布置有趣味的課堂陳述主題。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和班級人數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大致3-5人為一組,每一小組安排一個與課堂教學相關且有趣味的主題,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后自行搜集資料、組織材料、制作課件,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
第二環(huán)節(jié),由學生到講臺上進行陳述。課堂講授時先由學生或學生代表走上講臺對準備成果進行課堂陳述,根據講述內容安排主講人,陳述形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以課件形式也可以以情景劇形式。
第三環(huán)節(jié),集體討論、總結,教授授課當小組課堂陳述結束之后,全班同學就本小組陳述進行討論,可以就形式、內容等各方面進行討論,師生就此進行師生互動交流,之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和專題講授。
如此,學生自學與教師講授交替進行,完成一個教學任務,基本模式可概括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學生陳述、師生互動、教師講授→提出新的問題、學生自主學習。每次課堂時間,都由教師講授與學生陳述兩部分構成,學生陳述時間約占課堂總學時1/5-1/4,其方式也主要為兩種,一是小組課題陳述,二是集體討論。
2.2個案介紹
本環(huán)節(jié)以《環(huán)境與人文》課程中的歷史氣候變化章節(jié)為例進行闡釋。按照教學任務,本章節(jié)由教師課堂上講述對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研究的進展、氣候變化的事實,以及以個案形式展示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同時,安排課堂陳述的主題既要與當今社會息息相關,又要具有趣味性,學生樂于去承擔該主題。如以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及影響(如全球氣候變暖給北冰洋航道的影響、對非洲國家沖突的影響、對低海拔國家國土的影響等等)為主題,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比老師單純的講授效果要良好的多。課堂上,學生用15-20分鐘進行陳述,全班展開討論,最后由教師再作補充、總結,完成本章節(jié)的授課任務。
3.學生陳述引入大學課堂的成效
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不錯效果:第一,改變了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第二,提高了學生課外自我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提升了課堂參與度。第三,提高了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大學生)的寫作、口頭表達能力,使本課程更有針對性、實踐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立德樹人 實現全程育人[N].人民日報,2016-12-9
[2]張娟娟,李茜:《大學生課堂有效參與現狀及對策研究——以華中農業(yè)大學為例》,《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年第9期
[3]張秀萍:《大學生課堂手機使用現狀的調查分析》,《中國成人教育》,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