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明
【關鍵詞】 物理教學;實驗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1—0061—01
《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蔽锢硎且婚T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而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許多物理知識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和思考得來的。因此,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至關重要。下面,筆者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重視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讓學生邊看邊想邊總結的實驗,是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和加深印象的實驗。通過演示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直觀地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guī)律,同時,能使學生腦海中形成深刻鮮明的、牢固的印象,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起著直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得到有效。筆者認為,在做演示實驗時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要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nèi)容,做好預習作業(yè)。通過預習知道這節(jié)課要做什么演示實驗,通過實驗要想得到什么,實驗的重點在哪,應該注意觀察什么等等。二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驗前經(jīng)過啟發(fā)、提問、討論,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索,從而掌握知識。三要做好實驗記錄。教師演示時,要求學生邊看、邊聽、邊記、邊想,做好簡單實驗記錄,并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記錄的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二、加強學生分組實驗指導,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學生分組實驗是學生對知識的驗證和應用,能使學生學會實驗基本技能,掌握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將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學生通過分組實驗,不但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提升了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更重要的是還形成了良好的實驗習慣以及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要做到:一要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及有關資料,明確實驗的目的、實驗原理,確定操作方法,填寫實驗預習報告,畫出必要的實驗裝置圖,在頭腦中形成整個實驗全過程的輪廓,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確保實驗能夠成功。二要在學生實驗前提醒學生實驗需要注意的問題。為了確保實驗能夠成功,教師在實驗前應先講實驗的步驟,重點強調(diào)應注意的事項。對于一些重要的實驗或不易做成功的實驗,教師在課前自己要反復地試做,然后讓學生嚴格地按照程序進行操作。三要積極引導學生規(guī)范操作,細心觀察,積極思維。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答難解疑,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對于操作規(guī)范、有條不紊、實驗現(xiàn)象和結構準確、實驗成功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以科學的態(tài)度,認真、全面、細致地觀察每一個現(xiàn)象、每一個實驗細節(jié),還要啟發(fā)學生進行積極思維,聯(lián)想形成概念,掌握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四要指導學生做好實驗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及誤差,填好實驗報告。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從實驗事實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規(guī)律,得到科學的結論,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總結實驗經(jīng)驗,克服實驗中一些疏漏,提高實驗能力。
三、注意邊教邊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
邊教邊實驗是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探索問題發(fā)生的原因,預測結論與實驗的結果是否一致,從而得到結論的方式。這種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操作的能力。通過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模型,作為學生建立概念、歸納規(guī)律、運用知識的支點,有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辨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在做“單擺實驗”時,要求學生觀察秒表的走動特點,使學生了解到秒表的走動不是連讀的。向?qū)W生提出問題:“為什么不能讓小球形成圓錐擺?形成圓錐擺時,周期變大還是變???”大部分學生以為周期T變大,而實驗測定結果周期T變小。通過講解說明,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學生也感到有種意外的收獲。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