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亞非
【摘 要】 初中音樂課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音樂課內以音樂審美為重點與核心,音樂欣賞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注重音樂欣賞教學,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音樂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切實為學生打造生動活潑的音樂課堂,通過音樂欣賞教學來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 初中音樂;音樂欣賞;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5-0-01
初中音樂教學作為陶冶學生身心,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學科之一,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成為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要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就要更好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條件,促進初中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升,使得學生能夠通過接受音樂教育,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進而通過音樂陶冶學生的身心,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通過營造音樂學習氛圍來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在現代化信息技術條件下,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去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良好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的支持。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進行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性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促進音樂課程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與此同時,在進行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充分地意識到學生的自我分析相對比較薄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氛圍的維持手段的選擇,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如教師在引導學生聆聽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時,可以讓學生通過仔細聆聽,然后談談這是什么樂器演奏的,自己從音樂中聽到了什么,有何感觸,等等。這樣,學生認真聆聽,然后進行探討,教師做必要的講解,讓學生從音樂欣賞中得到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通過如上方式,相信學生們能通過音樂欣賞教學,使自己對音樂美的感受力得到培養(yǎng),從而為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理論講解和音樂感知的訓練
音響感知是利用人的聽覺能力所獲得的對音樂音響及其結構形式的完整印象和總體知覺感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豐富聽眾情感的重要方式。聽眾通過聽覺感知音樂的音高音強等因素,并通過感情的培養(yǎng),獲得對音樂的總體知覺。從審美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審美感知是審美感覺和知覺的統(tǒng)一。①因此,需要在教學中通過音樂的特有表現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審美感受力;同時,需要在加強學生對音樂的音響和旋律能線的基礎上,講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的經歷,通過情感的渲染,幫助學生在音樂鑒賞的過程當中產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感知能力。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音響敏銳的感知能力及加強理論講解是音樂教師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重要職責之一。比如在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由于許多學生對于此樂曲耳熟能詳,在教學中,除了對樂曲進行介紹,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說出對此樂曲的欣賞的認識更為重要。欣賞中,一定要講解每種樂器所代表的人物形象,樂曲對人物的刻畫以及展開部中強烈的沖突和對比更是促進學生對作品思想感情的感悟,從而將學生帶入了音樂的情境和情緒中。
三、重視想象和聯(lián)想在音樂欣賞教學的作用
想象和聯(lián)想,是人們將頭腦中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想象是新的、沒有直接感知過的事物形象,有些則是現實生活當中根本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形象。所以我們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要對中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進行激發(fā),并充分發(fā)揮聯(lián)覺作用。音樂中的情感表現,不是抽象的情感類型或純粹的自我表現,而是處于一定思想的支配下,并具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情感,只是由于音樂本身表現手段的局限性,使得它不能把所表現的情感和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和作者的思想觀念直接在音樂中表現出來。聯(lián)想和想象是一種十分主觀的能力的發(fā)揮,帶有欣賞者個人的主觀色彩。因此,在音樂欣賞中,通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可促進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比如在欣賞《穿越竹林》時,可以讓學生大膽的通過音樂聲效聯(lián)想打斗的場面,還可以找學生出來模仿對打的動作。所以,在欣賞音樂的過程當中,讓學生進行合理的意境聯(lián)想與想象,利用相應的想象意境,幫助學生結合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進行音樂的欣賞,更能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四、加強音樂欣賞中理解和認識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音樂利用各種音樂元素進行情感的表現,其表現手段十分特殊抽象,它不可能對所表達的情感的思想和生活意境給予明確具體的說明。音樂審美理解力,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審美的領悟力,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培養(yǎng)。理解認識是運用理性思維對音樂作品的形式、內容以及思想意義進行審美認識和評價的心理活動。對音樂作品形式的認識,主要是指對音樂音響的藝術組合及其形式結構的理解認識。這需要加強學生的一些基本樂理以及作曲方法等音樂技法知識,才能使其達到音樂理解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音樂表現的手段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這就要求在對音樂審美教育中,學生憑借自身的感性思維進行音樂情感培養(yǎng)的前提下,運用自身的理性思維,形成對于音樂作品的深層認識,將自身的音樂作品欣賞提升到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滿足。并且根據作品體裁、種類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理解方法,所以,教師在音樂欣賞的教學當中,首先要學好啟發(fā)學生主動進行審美的意識,并發(fā)揮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幫助學生保留自己的審美自由性,形成學生在音樂欣賞中對音樂的評價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加強學生在音樂欣賞中的理解能力和認識能力。
五、結語
我通過自身的音樂教學實踐經驗結合理論知識,探索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希望循序漸進地改善音樂欣賞課的質量,引導初中生在音樂欣賞課當中能夠具有一定層次和境界的音樂鑒賞力,更好地培養(yǎng)音樂教學中的審美能力、道德情操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悅心.音樂欣賞課教學的革命[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
[2]宋瑾.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季刊).2004(4).
[3]劉蕾蕾.淺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J].時代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