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英
摘 要:分組教學是初中語文課堂非常實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完成自學、自我監(jiān)督、基礎落實和表演展示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并且對于加強學生間的交流合作也有著重要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小組教學
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是所有語文老師一直關注的問題。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學校剛好迎來了教改之風,創(chuàng)建了辦學共同體,在與兄弟學校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在合作探究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受益匪淺,同時也引發(fā)了自己對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學的一些思考。筆者以為,要創(chuàng)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就要勇于打破之前陳舊的教學模式,放開思維,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比如小組教學就是值得推廣應用的一種教學新模式。以下筆者就談談利用小組教學,創(chuàng)建高效語文課堂的一些淺見。
一、小組合作,完成自我學習
1.課前預習
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導學案”在課前預習的環(huán)節(ji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謂“導學案”,其實就是教師的備課內容,在經(jīng)過精心合理地編寫之后,提前發(fā)給學生,作為預習工作的指導工具。學生利用自修和晚上的時間按照“導學案”的要求進行自主預習,內容基本上是書中有直接答案的,大概需要的時間是10分鐘。這有效地解決了之前教學中“預習”一環(huán)無法檢查量化的問題,使學生的預習工作處在教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之下,進而提高了學生預習工作的目的性,也同時大大提高了預習的效率,做到有的放矢。再加上之后的展示與督查環(huán)節(jié),就使得預習工作更加明確,真正將預習工作落到了實處。
2.基礎學習
針對書中有答案或很容易得出結論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進行自學或對學。像背誦、默寫這樣基礎性的工作,每次都著重提出,很浪費時間,而基礎工作又不得不做,這時候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與幫助,學生的基礎落實得非常好,能保證每天落實基礎而不間斷,同時也讓原本枯燥的基礎工作更貼近學生,使學生更加樂意接受,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
3.合作探究
對于相對稍難的問題,可以由組長組織大家閱讀、思考、圈畫。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困惑,可以在小組群學的時候提出質疑并由本組的成員幫助解疑,并且把所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選出代表在課上展示交流。這一安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合作意識。
4.有效展示
課堂展示是整節(jié)課的高潮。每個小組根據(jù)安排展示不同的學習內容,展示又分“開場白、板書、講解、總結、評價”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均由學生自己主持完成,教師僅在一旁適當補充,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討論的氣氛也更加濃烈。這使得學生能夠迅速而專注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幾乎沒有精力和時間開小差、搞小動作。同時也使得展示者得到了語言表達上以及心理上的鍛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5.反饋測評
這一環(huán)節(jié)本著鼓勵和激勵學生的理念,根據(jù)課堂內容,選擇容易一點的知識進行考查檢測,大概5分鐘,當堂測驗當堂出
結果。
二、分層落實,完成自我監(jiān)督
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還需要完善分層落實的制度,即培養(yǎng)“小老師”(每組組長)和學科代表。小組長負責組內成員的學習與分工,學科代表負責主持課堂流程、任務分配和課堂評價等。比如筆者就讓學科代表和小組長負責新課的預習和檢查工作,上課后,分層的學生自我管理體制開始發(fā)揮作用,大家自覺地進入到預習、自學、小組合作討論的模式中,進入課堂非???,并且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及時交流。而小組長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作用,指導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分配組員工作,安排課堂展示,使每個同學都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寶貴的課堂時間也得以高效利用。
當然,在小組合作時教師也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適時地調節(jié)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狀態(tài)。筆者通常習慣在各小組間巡回指導,既能關注到各小組的學習狀況,又能及時給予點撥和幫助。在小組合作討論和展示交流時,除了指導學生的知識技能,還要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尊重、理解、善于傾聽的品質。如果學生有質疑,可以組織大家在班內開展討論;如果學生發(fā)言中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給予矯正,從而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三、適當競爭,落實教學任務
為了落實課標要求的各項教學任務,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基礎上,還可以適當開展小組競爭,以激發(fā)學生的榮譽感和團隊意識。同時,充分利用學生差異,成立“幫扶結對子”,實現(xiàn)“兵教兵”“兵強兵”“兵帶兵”,讓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鞏固教學成果。
知識的積累是新課標最為基礎的要求,但真正落實起來并不容易。就拿七年級課標要求背誦默寫的21篇古詩文來說,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效果更好。筆者首先要求組長開始背誦古詩,并且限時限量地指導組員完成,每天一首,學生很快就全部背熟了。課堂上,利用小組比賽進行默寫,一個小組默寫完畢后,其他小組的同學立刻上去修改,對于自己不易察覺的諧音或形近字,通過“扒版”默寫,都能夠充分暴露出來,使學生加深印象,不再犯錯。
加強課外閱讀是新課標延展性的要求,并且推薦了12篇中外名著。在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書的情況下,筆者動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人購買其中一本,交換閱讀;并且打印幾篇重要名著的核心知識點發(fā)給各組,同樣要求做到組長帶動,交流討論,課堂展示。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閱讀名著,了解名著。
四、展示個性,培養(yǎng)學生自信
欣賞學生,就是要平等包容地對待學生;不僅欣賞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也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和失誤。許多教師在工作中,欣賞優(yōu)秀學生,而忽略了中等生和學困生。但是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下,教師們經(jīng)常能發(fā)現(xiàn)中等生和學困生的閃光點。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表現(xiàn)欲,搭建小舞臺,給每一位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把本組能解決的共性問題展示給全班同學。在展示環(huán)節(jié)中,筆者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的個性之處,以及他們獨特的閃光點,驚訝地發(fā)現(xiàn)學生潛藏的巨大潛力,為學生的出色表現(xiàn)而驚喜。這時,筆者往往不吝贊美,經(jīng)常在班級上、辦公室或者小組長面前對進步和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同學贊揚。學生聽到老師的贊美,會從內心深處認同自己,也會對老師的教育感激感恩,會不自覺地朝老師期望的方向邁進,在下一次的展示上做得更加出色、更加積極!
五、發(fā)展友誼,撫慰學生心理
并不是所有學生都熱衷于參與班級互動活動,有一部分學生,看上去總是缺乏熱情,有意地遠離同學,但這些學生大多都是有著自身獨特經(jīng)歷的,教師應該對他們給予關照,并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讓他們盡快融入集體當中。
通過實踐,筆者深感小組教學的實際操作性非常強,是極為實用而高效的構建新型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以上只是筆者在探索交流和自身實踐中的一點體會,但這只是開端,教改還有很多知識要去熟悉,方法要去摸索。只有不斷加強學習,積極探索,勇于實踐,才能讓新棵標在課堂教學的園地里開出燦爛的花朵。
參考文獻:
[1]李海辰.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實踐體會[J].吉林教育,2011(20):53
[2]劉妙青.初中語文小組合作教學探究[D].廣州大學,201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