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猛
摘 要:師生“心動”才能讓課堂更加生動。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教學變成了一個師生碰撞智慧火花的過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學習思品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教會學生自主探究與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心動”起來,化被動為主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為學生一生的良好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教學;思品學科;心動課堂
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才是讓人心動的課堂。心動課堂是要做到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心動”的感覺,更愿意去接受和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樣的課堂教學會極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只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不愿意去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問題。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入手抓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從根本上解決思品教學僵化、呆板的問題。
一、心動思動,激發(fā)興趣
令人心動的課堂教學,必須注重教學內容的“時尚”性,從而吸引學生的眼球。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及方法。教師在備教學內容時,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最新焦點新聞、社會事件、學?,F(xiàn)象作為切入點,導入思想品德的課程,將學生帶入生動的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還要注意搜集并穿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最火事件、網絡熱詞等符合思想教育方面內容的時尚元素。這些時尚元素的加入,可以避免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枯燥乏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還應該使用多媒體手段,更加具體形象地使學生接受并理解思想品德課程內容,在課件的制作中,巧妙地運用一些故事、圖片、視頻,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傊ㄟ^這些貼近生活實際的社會現(xiàn)實素材的呈現(xiàn),使學生認識到現(xiàn)在所學習的思想品德課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在大家身邊。
二、心動設疑,探究答案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面對學生提出知識的難點、疑點時,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可以綜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開展主題談論會。例如,每個小組四名學生,小組內部之間進行討論和分析,小組內部得出結論后再在小組之間交流,每個小組之間選出一個代表進行發(fā)言,各抒己見。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辯論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學生通過自己提出的問題以及應對方法可以進行即興短篇演講,每位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共同探討和學習。還可以舉辦一些例如模擬新聞發(fā)布會、模擬法庭、辯論會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探索問題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三、心動互動,促進交流
心動課堂必然是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的課堂,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心動課堂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分為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教師要在課堂當中盡可能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當中,激發(fā)每個層次的學生表達的欲望,引領學生對互動中的生成去評判和思辨。生生互動之間,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合作探究與交流。以小組的方式,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和不解,這時通過小組的討論和辯論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同時,因為是小組的形式,并且是自我解決的難題,學生本身會印象特別深刻。如果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及時講解與解惑,同樣,學生會記憶特別深刻而突出。因為是自我解決的問題,也會特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因為這些成就感會加強學生對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興趣和愛好。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樣也是以小組方式而進行。學生不愛學習主要是因為學習課程的枯燥和乏味,使學生失去了學習下去的欲望,課堂內容對學生缺乏吸引力。這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偶爾加入一些小組談論和交流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提高注意力。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聽取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和見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都希望得到其他人關注,通過表現(xiàn)自己而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注意每位學生的想法,不能因為學習成績差異而對個別學生另眼看待,要一視同仁。因為那樣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徹底失去對學習思想品德知識的興趣。在課堂中,教師要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平等的平臺,供學生自由發(fā)揮。
總之,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這就需要教師打造出一個學生自主的“心動課堂”,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思品課堂的效益,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緊隨時代步伐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洪平.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成因及解決對策[J].南方論刊,2015(3):110-112.
[2]吳文哲.走“互動教研”之路育“創(chuàng)新教學”之花:初中思品“互動教研”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5):81-83.
[3]蔣世標.以情潤為導向:思想品德課程校本化建設構想[J].教育現(xiàn)代化,2015(17):245-249.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