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程
摘 要: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非智力因素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方式主要有激發(fā)學習動機、密切師生感情、培養(yǎng)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學習意志等。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化學教學;動機;情感;興趣;意志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有20%歸諸于智商,80%則受情商(包括動機、情感、興趣、意志、信心等)影響。學習不能簡單地認為聰明就能學好,學業(yè)有成是智商(智力因素)和情商(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智商出眾的人未必一定成才,智商和成才不是因果關系,如科學家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在童年時就被視作“笨人”,但他們自信樂觀、勤奮堅韌,終成大器。由此可見,重視開發(fā)非智力因素,挖掘學生潛在優(yōu)勢,是化學教學中不應忽視的問題。
一、動機的激發(fā)
“心有多大,人生的舞臺就有多大。”也就是說,動機是推動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因素,學生學習的動機越明確,學習的興趣就越持久,學習的效果就越明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要做好兩個方面。
1.因材施教,賞識學生,有效激活動機
一般而言,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指責更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傳遞正能量,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而后者的作用恰恰相反。經(jīng)常用激勵性的話語表揚學生,并不是一味地夸獎學生如何聰明,而是更多地肯定學生的努力和行動,表揚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教師應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情況針對性地贊賞,借此傳達成功的信息,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鼓勵,創(chuàng)設適當?shù)那榫匙屗麄円材芨惺苓M步和成功的快樂。
2.明確目的,使學生將學習化學與未來需要相聯(lián)系,進而產(chǎn)生自覺學習的動機
化學在生產(chǎn)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教師應結合這一特點,
在教材中挖掘密切聯(lián)系工農業(yè)生產(chǎn)、社會生活實際、科學技術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知識寶藏,將生活生產(chǎn)素材引進課堂,把課本的化學知識生活化、情境化,讓學生從生活中走進化學,再從化學中走向社會,激活學生學習化學的動機。當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的作用與意義后,就會從內心產(chǎn)生學習化學的需要。
二、情感的培養(yǎng)
夏丏尊先生曾這樣感慨:“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鼻楦惺侵橇﹂_發(fā)的催化劑,是教育成功的潤滑劑。許多例子都表明:一個人學業(yè)成就的大小,智力因素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其他諸如情感、意志這樣的心理品質也不容忽視,尤其在智商相當?shù)那闆r下,情感因素將成為關鍵因素。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調查發(fā)現(xiàn),積極的師生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維系師生情感的重要紐帶。積極的情感是一種精神力量,教師對學生尊重信任、熱情友善、理解包容、欣賞鼓勵,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取喜悅、自信等情感體驗,從而調動學生的激情。因此,在強調開發(fā)學生智力的同時,教師要注重運用教學藝術,善于寓情于教,加強師生互動,形成教與學的“合力”。有人說:“學生喜愛某一學科,還不如說更喜歡這一科的教師。”這句話生動地體現(xiàn)了積極的師生情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轉化為強大的學習動力。
三、興趣的提高
俗話說:“有志定有趣,有趣必有志,趣從志生,志能生趣?!比狈εd趣,就談不上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持久力的加油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益的前提。實驗是化學的靈魂,在教學中,教師要在實驗上下工夫,首先要將課堂演示實驗做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再做些趣味性實驗。這樣更易激發(fā)學生親自動手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良好的作用。
強烈的好奇心能驅使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解決方法,成為積極的科學探求者。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化學家的故事和化學常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讓所教知識與現(xiàn)行的生產(chǎn)、生活結合起來。如介紹“氯氣的物理性質”時,可簡略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人類的第一次毒氣戰(zhàn),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講原電池知識,可從一起醫(yī)學病例入手:身體健康的格林太太,一次車禍后出現(xiàn)了頭痛、失眠、心情煩躁等癥狀,病因難查,幾經(jīng)波折終于發(fā)現(xiàn)病根居然是她的假牙。學生聽得有味,自然就產(chǎn)生解疑的興趣。學生一旦對化學有興趣并且立志于在化學這方面有所作為,則必將有來自內心的、源源不斷的動力學習化學,這將有利于我們的化學教學。
四、意志的培養(yǎng)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廈,那么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毅力就是大廈的柱石。有人曾對日本一百多名有突出成就的科學家、發(fā)明家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一般人比較,這些人都具有共同的特質:有韌勁、有恒心,認定目標就堅持到底,甚至在逆境中仍不輕言放棄。顯然,諸如堅強的意志這樣的非智力因素,在他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幫助求知的學生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鑄就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堅強意志。
決心大而行動小,有信心而沒有恒心,這是學生的通病,這就需要教師苦口婆心地去引導。意志培養(yǎng)要因人而異,重在引導。例如對拘謹膽小的學生,常打氣多鼓勵;對浮躁激進的學生要用“欲速則不達”的體驗,培養(yǎng)耐心細致的品質;對于能力突出的學生,要著重使他們在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過程中磨煉意志,提高耐挫能力;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應耐心引導,設定適合的學習目標,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fā)堅韌精神,遇到困難不輕易
退縮。
翅膀堅實有力,才能搏擊長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學習成才的一雙翅膀,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化學教學中,我們更應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不能忽視任何一個能促進學生成長的機會,采取不同的措施克服學生知識和心理兩方面的障礙。只有努力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才能讓他們真正成長起來。愿未來的主人翁們展開雙翼,飛得又高又遠!
參考文獻:
[1]孫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2]厲以賢.現(xiàn)代教育原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3]韓永昌.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