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
摘 要: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大量插圖,它有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等特點,深受學生喜愛。插圖不是教材的附屬物。教師在教學中怎樣合理利用,使插圖更好地為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服務?筆者從運用插圖導入新課,利用插圖歸納段意概括主要內容,結合插圖突破難點,利用插圖指導復述,利用插圖總結全文等五個方面進行了進行了探索實踐,并進行了粗淺的歸納,以求與同行探討。
關鍵詞:導入;段意;復述;總結
課堂,是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的主陣地。只有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呢?筆者認為有效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途徑之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圖畫大致有:看圖學拼音、看圖識字、看圖學詞學句、看圖學文、看圖說話、單元積累運用中的看圖說話、課文中的插圖等。
小學語文教材的插有兩個特點:一是隨著年級的升高,課文內容的加深,插圖由多幅轉向單幅;二是插圖數(shù)量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逐漸減少。插圖與課文的聯(lián)系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多幅插圖的每一幅都體現(xiàn)一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如《一只小羊羔》的六幅插圖包含六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二是單幅插圖展示一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如《全神貫注》的插圖描繪的是第二自然段敘述的內容;三是若干幅插圖概括課文相對應的段落的意思,如《鳥的天堂》中的兩幅插圖,分別描述的是傍晚時大榕樹的靜態(tài),以及清晨大榕樹上百鳥齊鳴的動態(tài)。
教材插圖的安排,促進了小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插圖通過線條和色彩展示美,呈現(xiàn)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深受小學生的喜愛,是進行美育、培養(yǎng)觀察力和進行思維訓練的直觀教材。在教學實踐中,如何發(fā)揮插圖的作用,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方法。
一、運用插圖導入新課
好的課堂導入,有利于一開始就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插圖:圖中主要畫了誰?他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表情怎樣?動作又怎樣?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可以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圖上畫的是一名戰(zhàn)士,身上插著茅草作偽裝,已經著了火。教師可以進一步質疑:這名戰(zhàn)士是誰?在什么戰(zhàn)場上?他為什么忍著烈火燒身的劇痛一動不動呢?學生在教師一步步的引導下,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要求學生帶著還沒有完全弄懂的疑問,去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這樣就順利地進入了新課教學。
二、利用插圖歸納段意概括主要內容
歸納段意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一些教師感到教學難度大,不容易教給學生有效的方法,學生做這類練習時,無從下手。課文插圖可以輔助師生完成這一任務。例如在教學《倔強的小紅軍》這篇課文時,我借助課文插圖,指導學生按由主到次的順序進行觀察,然后讓學生敘述圖意,告訴學生,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低年級課文中多幅插圖占相當比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幅圖歸納一個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將多幅圖連起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結合插圖突破難點
而課文插圖以有直觀、形象、具體等特點,可以彌補語言的不足。例如在教學《撈鐵?!愤@篇課文時,我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了三次看圖。第一次看圖,先讓學生弄清撈鐵牛前的準備工作;第二次看圖讓學生明白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拔出來;第三次著重看水手劃槳,由船的移動將鐵牛帶回岸邊。這樣,就把水的浮力這一抽象概念具體化了。
四、利用插圖指導復述
學生在復述課文時,往往抓不住要點,要么三言兩語,要么照本宣科。運用課文中的插圖指導學生復述,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復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這篇課文時,復述前先讓學生觀察圖,述說董存瑞手托炸藥包,拉著導火線的情景,學生很容易完成復述任務。教師再進一步用問題引導學生:董存瑞在什么情況下舍身炸暗堡的?暗堡被炸掉后,情況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樣在把課文內容連貫起來,學生的復述就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五、利用插圖總結全文
對學習課文的總結,是學習的升華,也是學以致用的開端。課文中的插圖,表現(xiàn)的是課文內容,讀懂插圖,可以幫助學生總結全文。例如在《東郭先生和狼》這篇課文中,第二幅圖就表現(xiàn)了課文的內容。在總結課文時,可以先讓學生帶著問題“當老農掄起鋤頭打狼時,東郭先生的神情是怎樣的?”看圖。學生很容易觀察出東郭先生難為情、慚愧的表情。教師再引導學生討論:東郭先生為什么會有那樣的表情呢?學生弄清楚后,教師可進一步拓展:生活中遇到像狼一樣的人,你該怎么做呢?
除上述五種運用外,插圖在教學中還有很多功能,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去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