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洪波
摘 要:新形勢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必須緊跟時代發(fā)展和教育形勢來與時俱進,這樣才能跟得上趨勢的發(fā)展,所以,中小學英語教學應該采取完善教法、創(chuàng)新學法、追求高效這樣的教學策略,這應該看做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英語;中小學;策略
目前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可以概括為這樣的幾個字:完善教法、創(chuàng)新學法、追求高效。這種提法是從教與學的雙重角度出發(fā),從教師對學情的把握入手,著眼于發(fā)展學生的技能,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這樣的愿望而提出來的,其實這也應該看做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如何才能實現(xiàn)這十二個字的教學境界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習結果,重視學習過程,又要追求高效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力保障。
一、細心備課,創(chuàng)設完美的教學設計
教師備課絕不僅僅是為了寫教案。換言之,寫教案不過是把教學設想與教學思路整理在文本上,而在此過程中的“設計”至關重要,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想中,要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個維度有機整合,還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及教學難點突破等,同時更要“預測”在一節(jié)課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尋求解決辦法。
比如,在教學句型Yes,there are. /No,there arent.時,就應該采取這樣的教學策略,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
1.T:Boys and girls. This is a picture of Songyuan. Do you like Dalang?Why?Lets talk about it.
要在屏幕上出現(xiàn)一張能夠反映松原市全貌的圖片,同時出現(xiàn)There is/ are...的句型,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把學生每四個人分成一個小組,設立一個小組長,要求所有小組成員不準用中文交談,只能用英語進行討論。
2.T:Look,this is another picture of Songyuan.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 many cars in Dalang?
在屏幕上再打出一張松原市十年前的城市全貌圖片,讓學生討論。
我們說,這樣的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無疑會取得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精心組織,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在英語課堂上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很重要,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尤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某種程度上受課堂環(huán)境的影響與制約??梢哉f,沒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就沒有高效的自主學習效果,當然更達不到提高教學效益了。
比如,教學Are there any...in the...?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氛圍:
教師先根據(jù)松原市現(xiàn)在的情況提問Are there any...in Songyuan?(板書Are there any...in...?Yes,there are. / No,there arent.并帶讀句子)
然后引導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熟練句子Are there any...in ...?并且回答Yes,there are. / No,there arent.(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采取小組內男女分組、同桌操練的方式進行)
接著T: Look. Whos she?Ss:Shes Zhou Yang.
T:Where is she from?Ss:Shes from Changchun. T:Yes,youre right. Then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Changchun?Can you guess?(這時候,可以在屏幕上打出冬奧會短道速滑冠軍周洋的照片,聲情并茂地介紹她的部分背景資料,并引導學生猜一猜她的家鄉(xiāng)有哪些具有特色的地方?接著出現(xiàn)奧運冠軍李寧、李小雙、楊威等人的圖片,采取相同的方式進行教學)
可見,愉悅的學習氛圍的構建,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組織。無論是指導學生學習單詞還是學習句型,都要自然而然地讓學生融入于學習情境之中,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對單詞或句型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悉心講授,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
新課程改革并不排斥教師講授,相反的,對講授的要求更高了。我們平時所說的“講準、講精、講透”就是對講授的正確詮釋。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處理好“講什么”“怎么講”等問題,其中,前者包含教學重點與難點,后者則意味著教學的創(chuàng)新。
講授更重要的在于關注學生的活動。講授并不是教師一味地講,更要做到講練結合,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避免以單純的講授替代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發(fā)展的平臺。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活動要多樣化,避免形式單一、枯燥無趣。這樣,通過學生的分析、歸納,形成調查報告,在此期間,讓學生都參與到調查與被調查的活動之中,使學生學得愉快,興趣倍增。
四、全程互動,還主動權給學生
以往的課堂教學活動,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老師在講解,學生只是在聽與寫,學生參與互動的時間和機會偏少,所以導致老師所“授”和學生所“收”中間出現(xiàn)了斷層,即老師的教學意圖學生沒有完全領會,這樣導致了整個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趨于扁平化癥狀,要想改變這樣的情況,課堂教學必須全面改革,老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必須全程互動,老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多參與互動,多發(fā)言,多交流,適當?shù)臅r候,可以讓學生上講臺講授,老師在臺下聽講,這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梳理和理解程度要深透很多,吸收程度也隨之加深,整個課堂教學效果會收到明顯的提升。
總之,新課改推進了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敦促教師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前提下,積極改進課堂教學,這無疑為素質教育發(fā)展提供了正能量。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只要教師致力于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實踐,親歷潮頭,銳意進取,打造高效課堂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