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
[摘 要]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高三歷史復習課中讓學生參與到講評活動中來有利于幫助學生消化其中的疑點和難點,是值得嘗試的一種復習組織方式。學生講評的組織形式有易錯題目分組講評和典型錯誤集體講評兩種。面對選擇題和材料題時,應采用不同的學生講評策略。
[關鍵詞]高三歷史;復習;學生講評;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3.5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6008401
教師在進行高三歷史復習時往往因為時間緊、任務重等因素而采用教師直接講評的方式來應對試卷評講,這種方式的優(yōu)點是課堂容量很大,但也存在著學生對問題的反思缺失、學生主動性得不到體現(xiàn)的缺點。筆者結合教材與學情,把學生講評這一模式帶進了高三歷史復習的習題課中,并收獲了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學生講評的組織形式
1.易錯題目分組講評
分組講評時小組人數(shù)一般為4人,學生在各自的學習小組內(nèi)對教師精選的習題進行分析,并陳述自己的做法和思路。學生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某些解題障礙就會暴露在同伴面前,這些障礙會生成新的問題,這些新問題常常是學生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在互聽互講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得到了空前的激發(fā)。
2.典型錯誤集體講評
集體講評是在全班學生中進行的,學生對教師根據(jù)學生答題情況整理出來的典型性錯誤進行反復交流與思考,使問題得到解決并能知道錯誤的原因。
比如,“中國能直接模仿西方國家的民主進而實施嗎?”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跟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也很緊密,學生自然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全班集體討論的方式使得所有學生的歷史認知水平和抽象思維能力在互動交流中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學生講評在不同題型中的策略分析
1.面對選擇題時學生講評的策略
在講評課中,選擇題的題干與答案都會同時呈現(xiàn)給學生,所以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根據(jù)自己統(tǒng)計的學生答題情況來進行正面講解,使學生在得到正確答案的同時還能強化所學知識。不過這樣的講解也有弊端,比如學生再遇到這樣的題目時還是會出錯,究其原因是學生在糾錯聽講時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夠,所以糾錯的效果不佳。筆者關注到這個弊端后對評講做出了改變,引導學生從以下層面入手:(1)題干分析時關鍵的題眼有哪些;(2)該問題正確的答案是哪個;(3)選擇這個答案的原因是什么;(4)本題考查的是哪些知識點的關聯(lián)。
例:行政區(qū)劃為籍貫的表述逐漸代替了古時候“齊人”、“魯人”、“楚人”這種表述,從制度因素方面考慮,是()引發(fā)了這樣的變化。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三省六部
在學生講評環(huán)節(jié)中,很多學生對這道題目感興趣,筆者當機立斷把學生進行了分組,讓學生在各自小組內(nèi)開展講評活動。期間筆者對學生小組講評的情況進行了巡視,一個平日里歷史成績并不優(yōu)秀但講評中卻異常活躍的學生映入筆者的眼簾,于是筆者請他來組織全班的講評活動。他講解道:我覺得題干中“行政區(qū)劃為籍貫”和“變化”這兩個詞應該是本題的題眼,正確答案應該是C,題目的關鍵在于“行政區(qū)劃”,分析題干我們還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變化;分封制與郡縣制的區(qū)別是本題想要考查的知識點。他的回答完整而又準確,從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對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解題思路也開闊完整。
筆者在多次的實踐中觀察到學生對于選擇題的分析基本沒有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及解題后的反思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也使得答題的正確率大大提升。
2.面對材料題時學生講評的策略
材料題有著選擇題所不具備的特點,學生講評時自然也有不同的層面需要注意:(1)會分析、會解決、會尋找自身知識的不足;(2)尋找突破口,由點及面解決問題;(3)對答案質(zhì)疑并進行再思考。
材料題的學生講評活動中,很多學生面對他人的答案甚至參考答案總是很挑剔,表現(xiàn)得不易被他人說服,往往用更多的知識點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些現(xiàn)象在傳統(tǒng)講評課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學生講評的優(yōu)點就是在于他們能各抒己見進行交流。事實上,學生講評中的所有質(zhì)疑和分析都是學生逐步實現(xiàn)觀點自我充實與材料分析能力提升的表現(xiàn)。而且,在質(zhì)疑與分析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以及相互賞識使得師生之間美好的感情逐漸升溫,學生更樂于展現(xiàn)自身的聰明才智,學習動機、成就動機也得到進一步的激發(fā),這樣高三歷史的復習成效就基本得到了保證。
當然,高三時間緊張是大家都知道的,學生講評也不可能覆蓋每一張試卷或每一道習題,教師在組織學生講評時還是應該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依據(jù)高考考綱有針對性地選擇題目供學生講評,抓住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以及出錯的原因,使其在不斷的反思與交流中展露出新的思想、新的品質(zhì),最終實現(xiàn)認知層面質(zhì)的飛躍。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