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賽芳
摘 要:在初中階段,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新課標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廣大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因此,利用批注的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是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掌握并能靈活運用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批注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文閱讀;批注教學法
運用批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是通過批注進行閱讀的閱讀方式中演變和借鑒而形成的全新教學方法。利用批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實現與文學作品的平等交流,從而達到情感的升華。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對初中語文的批注式閱讀教學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批注式閱讀的定義
批注式閱讀教學是指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閱讀方法和文章形成一種對話的模式,通過文章的內涵和思想進行感悟和賞析,從而讓學生有效獲得閱讀的主動權,有利于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開闊其思維。
在初中階段的批注式閱讀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學生對文章的個人理解和作者所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以自己已有的閱讀經驗和思維能力為基礎,充分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并能通過批注式閱讀的基本方法對文章進行注解,實現閱讀的創(chuàng)新性體驗。
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應用意義
1.閱讀的本質,就是讀者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情感態(tài)度
閱讀本身就是實現讀者與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我認為,讀者每次的閱讀都是為了實現與文學作品間的思維碰撞。而教師利用批注式閱讀教學絕非單純地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中心思想或思想內涵,而是實現學生與作者間的思維平衡。
2.利用批注式閱讀教學,教師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個體意識
在進行批注式閱讀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作為一個個體進行個性化的批注和閱讀,這不僅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閱讀需求,激發(fā)每個學生的閱讀欲望,實現真正的讀者回歸,學生最終成為閱讀的主體和課堂教學的主體。
三、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應用方法
批注式閱讀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實現批注式閱讀教學,從而讓學生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解讀文章。
1.實現充足的課前準備
盡管批注式閱讀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這絕不能否定教師的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必須充分掌握學生的閱讀習慣、知識層次和性格愛好,充分做好課堂預設。這需要教師在針對同一文學作品的批注中進行深入探究,進而體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疑問和批注的內容,為學生進行更好的引導和幫助,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比如,在八年級上冊《愛蓮說》的備課時,教師就可以在“菊,花之隱逸者也”處標記“代指隱士”,甚至還能寫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批注。
教師還應當要求學生對需要學習的文學作品進行批注。由于初中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文學基礎和生活常識,因此他們應當直接對文章進行閱讀。一般在第一遍不輔以任何工具書的文章閱讀后,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文章的總體脈絡和邏輯順序,對自己無法理解和掌握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給接下來文本的深入閱讀提供必備的前提條件。
在深入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應當結合文章的閱讀目標,準確地找到文章的知識點以及自己感興趣或無法理解、掌握的地方,并將這些內容進行重點的批注。批注內容可以是字詞注音解釋,也可以是內容的自我理解,還可以是寫作手法與主題的分析。無論通過何種角度進行分析,學生都可以在批注的過程中對文章進行潛意識的欣賞與分析,從而擁有深入的認識。
最后,學生還可以對自己喜愛的語句或形容方法進行摘抄或誦讀,實現情感的內化,形成深層次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產生獨具個人特色的見解或觀點,并將這些內容在相應的地方進行批注,為自己的個性化閱讀打下基礎。
2.實現全面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實現批注式閱讀教學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通過課堂進行成果的展示,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和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并據此確定自己的教學計劃和重點,進而開展更加有側重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提高閱讀的能力。一般而言,教師應當做好以下的工作:
首先,教師應當營造民主、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為師生互動和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在課前做好的批注確定教學目標,進而確定整堂課的教學計劃,避免無法突出教學重難點的問題。
正如前文所述,批注式閱讀教學絕非否定教師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拿出自己在課前為文章做的幾處精彩批注和學生一同賞析。比如,在九年級下冊的《孔乙己》中,教師可以重點讓學生關注自己在“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之處的批注:“一個大約,道盡世態(tài)炎涼,將世間人情冷漠暴露無遺”。
并且,教師的批注內容應當集中在課文的核心知識點和重難點內容上,使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批注的方法和文章的閱讀方向。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結合教師的示例來點評自己的批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當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共同探討雙方批注的優(yōu)劣,并將批注和閱讀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向學生進行傳授。
在相互討論中,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通過及時有效、簡潔精煉、生動具體的方式為學生進行點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這樣的問題解決對學生而言必須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并以此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這樣才能大大節(jié)約師生教學的時間和精力。
3.實現有效的課后總結
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應當對教學的過程進行總結、歸納和反思??偨Y的內容主要包括:通過學生的批注確定今后的教學組織方法,教授學生批注的措施,并以此確定下一階段的教學方向和重點。例如,很多學生在七年級下冊《傷仲永》的“即書詩四句”處會標記“這首詩到底是什么內容?”針對這些內容,教師最好以工作總結的方式將其整理成文,記錄自己的教學得失,從而將自己的體驗向著更加理性的層次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