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天
摘 要:由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對初中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wù)變得越來越艱巨。其中,心理引導原則在初中思想教育過程中給教育者提供了抓手,對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有著重大意義。
關(guān)鍵詞:心理引導原則;思想政治教育;初中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一、心理引導原則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相關(guān)聯(lián)
心理引導原則重點在于“說服”受教育者,使其心甘情愿學習知識、追求進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就在于要實現(xiàn)教育目標最大化,那么心理引導原則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連接點就在于要讓受教育者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更好地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就要借助心理引導原則開展工作,當心理引導原則運用得恰到好處時,就可以保證初中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
二、通過案例簡析心理引導原則對初中思想教育的意義
1.促使教育者找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
平時在進行德育時,要緊握心理引導這個原則,這個原則就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學生的心門,也能夠讓老師找到教育學生的方法。因為初一年級是個比較特殊的年級,此時的學生剛剛進入初中,正是“三觀”的形成時期,所以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尤其重要。但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大部分都養(yǎng)成了嬌生慣養(yǎng)的習慣。所以很多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在乎別人的說法,更不在乎老師的教育。面對這個問題,心理引導原則為教育者們提供了很好的抓手,讓教育者知道怎樣讓學生聽進自己的話,從而引導他們“三觀”的形成。
2.促使教育者更好地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們要達成的目標就是要讓受教育者接受德育,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我記得某次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提醒我,在準備案例過程中,一定要從學生身邊小事入手,可以是發(fā)生在他們自己身邊的,也可以是引起社會轟動的事,只有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共鳴,他們才能夠從心里接受教師想要傳達給他們的內(nèi)容。
因為只有對案例有感觸,學生才會愿意來討論這個案例,闡述自己對這個案例的觀點、看法。這樣教育者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從而就案例進行深一步的引導,讓他們愿意思考教育者的觀點,從而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3.有效拉近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距離
因為初一課程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所以就課程本身來講幾乎沒有知識性內(nèi)容,更多的是“講道理”。但是很多學生會認為,“這些道理誰不知道?”所以他們就不會聽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會覺得這些東西跟自己也沒什么關(guān)系,老師也只不過是個老師而已。
我在實習過程中班里有個學生好勝心強,愛跟別的同學打架,后來我從班主任口中得知他是個愿意被關(guān)注的學生,我想,他的種種行為應(yīng)該也是為了吸引老師的注意。所以后來我開始關(guān)注他,上課讓他發(fā)言,并給予他鼓勵。之后我又找他談了一次話,大致意思就是,想被老師和同學關(guān)注很正常,但是要運用正當?shù)姆绞健K脖硎就?,之后也很少與同學起矛盾。所以,當教育者能夠把握受教育者心理而對癥下藥的時候,二者關(guān)系就會變得親近,也能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使受教育者更好地認識社會環(huán)境
我在實習聽課期間,老師會安排學生每天來做時事報道,但是學生找到的大多都是社會負面新聞。結(jié)束后老師會對這則時事發(fā)表看法,老師的看法都是在用正能量來引導大家,但每次都不是說我們應(yīng)該怎樣,而是都會舉出幾個例子來證明,這個環(huán)節(jié)通常要花很多時間。我課后與老師交流過,我認為一個時事點評沒有必要舉那么多例子,花這么多時間。但老師告訴我,這是必要的,因為學生現(xiàn)在不相信社會環(huán)境是好的,這不利于他們價值觀的形成,所以要引導;但如果沒有足夠多、足夠打動他們的例子,他們也不會理會。
所以,當受教育者心里愿意更好地接受正能量的社會的時候,他們對社會環(huán)境的認知就不再是那么偏激,而是可以有個正確的認知。遵循心理引導原則恰好就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改變不良想法,改變思維認知。
參考文獻:
[1]楊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孫保東.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學原則[J].教育探索,1988(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