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原則指的是能夠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產生指導意義的教學方法范疇,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忽視小學語文教學原則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與指導意義。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小學語文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構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方式,必須進一步明確小學語文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才能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產生更大助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原則;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語文的教學原則
(一)賦予生活意義的教學原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般的小學語文知識總是以小學生能夠比較恰當地解決一般的生活問題而設置的,這就是說,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在更深層次的意義上是為了促進小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為主要追求。這就實際上為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生活化的教學原則,亦即小學語文老師要盡最大可能使得小學生在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感受到一種生活文化的氣息。實際上,貼近生活的教學原則,也要求小學語文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積極主動地把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能夠給予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能夠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總出發(fā)點與落腳點。教師在平時編寫練習題的時候也要注重盡可能地讓學生能夠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為起點,也就是說,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把小學語文知識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時把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也逐漸地引入教學中來,這是小學語文老師貼近生活的教學原則。同時,還要明確貼近生活的教學原則必須與學生的實際小學語文學習能力息息相關,如果小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不能真正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則小學語文老師就必須把控制住習題難度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技能。凡是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能夠精確地把握小學語文習題的難度。
(二)化繁為簡的教學原則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小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知識的理解往往比較淺顯與具體,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往往比較弱。相對來說,小學語文階段的學習抽象性較強,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導致了小學語文學習難度的增大,因而要明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與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與原則須密切相關。小學語文老師應當堅持化抽象為具體的教學原則,指的就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把抽象性的語文知識以更加容易理解與感知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只有能夠真正感知到小學語文知識學習的奧秘與心得后,學生才能實現(xiàn)由一種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實際上,小學語文老師只有堅持把抽象的語文知識轉化為學生具體可以感知的知識,才能最大化地實現(xiàn)教學目的。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必須以具體的、可感知的語文知識為前提,如果對語文知識不能以一種更好的感知形式來學習,始終讓知識處于不能理解或者很難理解的學習階段,那么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語文老師不能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一種化抽象為具體的緣故,造成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下降。
二、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
(一)布置相應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
任務型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是要求教師基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難易程度而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這種任務以教師作為引導。任務型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有一種團體合作意識,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合作與溝通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實際上,任務型教學方法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認知興趣,從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到學生自覺學習,這是任務型教學方法的教學目的。換言之,只有學生能夠自覺地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才能真正提升上來。任務型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有針對性地布置學習任務,也就是說,教師要真正地發(fā)揮任務教學法的教學效用,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充分準備:一方面布置的學習任務要緊緊地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結合,另一方面布置的學習任務要緊緊地與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相結合,這是教師布置學習任務的重要方式與方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的任務布置決定了教學方法的教學效用。
(二)提問相應知識的教學方法
提問型教學方法指的是小學語文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程度設計相應的問題來讓學生回答。學生在回答教師所提問題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就獲得了學習知識的方法。首先,教師要以學生能夠具體回答的問題作為提問源。只有教師所提的問題在學生可控的知識范圍內,提問才具有教學的實踐意義與價值。其次,教師在提問過程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即教師要以每一位學生的真實學習能力為基礎進行提問,對學生所提問的問題不能千篇一律。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天賦是不一樣的,教師只有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提問。此外,在提問過程中教師要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只有建立在平等溝通與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最佳,從而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教育目的。這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教師只有有針對性地提問,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目的。歸根結底,提問型教學方法是要求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提問過程中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與教學目的,這是教師有針對性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并切實注意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特點,這樣才能制定出合乎實際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的制定一定要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來進行,這是其科學性與合理性的前提。
參考文獻
溫翠.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搞好語文閱讀[J].學周刊,2016(26).
作者簡介:婁麗英,女,1974年生,遼寧營口人,大石橋市鋼都管理區(qū)新民小學教師。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