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海霞
【摘要】讀寫結合是中高年級語文教學在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也是基于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的有效教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必修課,屬于工具性學科之一,它不僅要求具備較好的記憶力,還需要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將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顧名思義,讀寫結合就是將“讀”與“寫”融合在一起的教學模式,它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寫作技巧,動用他們的眼睛和雙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特別是對于中高年級學生而言,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更能夠鍛煉他們的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本文就結合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從“讀寫結合”式的運用入手,分析提出有效教學的辦法,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讀寫結合;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理念開始推行,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學生的訴求,無法保證高效教學?!白x寫結合”是針對小學中高年級閱讀和寫作提出的教學方法,它屬于雙向促進教育的一種新機制,對于傳播科學的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且教學忽視了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yǎng),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將閱讀和寫作分開進行,單純的教學難以將閱讀中積累的知識與寫作結合在一起,甚至影響寫作的效果。但是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通過“讀寫結合式”的教學學生則可以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也更容易掌握寫作的要領,在分數(shù)上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從以上的表格中,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在教學方法的開展后,學生的平均分數(shù)有了明顯提高,很多學生還表示,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都在提升。因此,針對教學現(xiàn)狀,下面就根據(jù)實際提出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利用“讀寫結合式”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中高年級是小學語文教學最關鍵的一個時期,在這一階段開展讀寫結合教學,與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能力相符,也可以讓學生從深層次理解語文的意義,對于傳承中國漢字文化具有良好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讓他們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擺脫低年級語文最基礎教學的特點,借助文字表達情感。因此,在開展閱讀和寫作雙向互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學習語文的技巧,并在閱讀中有目的地積累有效的內容,并運用到寫作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語文是工具性學科,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非常嚴格,僅僅依靠基礎知識的積累根本難以實現(xiàn)高效學習,不利于他們全面能力的培養(yǎng)。相反,將“讀寫結合式”教學運用到課堂之中,則能夠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tǒng),讓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實踐水平都有所提高,真正掌握學習的精髓。另外,在實際學習中,還可以讓學生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將讀與寫真正地融入一體,提升語文的綜合能力。
(三)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習積極性是高效學習的關鍵,也是調動學生熱情最重要的因素。以往的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太過單一,教學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無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且教學太過注重分數(shù),給學生的壓力也很大。讀寫結合教學則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建一個自由靈活的課堂,并讓學生體會到寫作者的意圖,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二、小學中高年級“讀寫結合”式語文教學實踐
想要真正突出“讀寫結合式”教學的優(yōu)勢,體現(xiàn)語文的優(yōu)勢特點,就必須根據(jù)實際情況,從教學內容出發(fā),做好實踐教學。
(一)突出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深入各年齡段的教學中。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依托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構建高效課堂,利用圖像工具在學生腦海中構建一個與作者當時情景相同的畫面,通過多媒體視頻和語音展示,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且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做到聲情并茂。比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就可以引入新的技術手段,通過交互白板、計算機網(wǎng)絡等的應用,將廣西桂林的美麗圖畫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讓他們看到真實的山水圖景,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這樣一來,一方面擴展了學生的眼界和思路,讓他們對文中的內容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夠加深學習的印象,牢記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為寫景作文的創(chuàng)作做鋪墊,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也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緒。
(二)將讀寫結合式教學應用到生活之中
寫作源自生活,閱讀也是對生活中發(fā)生的故事的再創(chuàng)作,文章要吸引讀者,就必須富有趣味性,而寫作也不僅僅是單純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如何將“讀與寫”應用到生活,才是最關鍵的一部分。具體而言,教學要將自己的情感和寫作意圖表達在文章之內,否則僅僅是泛泛的空談,寫出的作品也沒有真實的情感。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汲取信息,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積累更多的素材和資料,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小學五年級的課文《冬陽·童年·駱駝隊》是作者記憶中童年生活的美妙濃縮,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深深懷念之情,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要邊讀邊想邊悟,讓學生置身于文本之中移情體驗,感受作者深深的懷念之情。在課的尾聲,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作者的童年畫面,走進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自己的童年趣事,并仿照課文的某一幅畫面的寫法,寫一個自己童年生活的片段。這樣水到渠成,學生自然而然地能夠學以致用了。
(三)通過角色的扮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對外界充滿好奇心,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通過角色扮演和多種活動的綜合應用,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角色的扮演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比如在《草船借箭》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后進行角色扮演游戲,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分別扮演諸葛亮、曹操等角色,通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原當時的情節(jié),并且深刻揣摩當時任務的內心情感,大大提高學生閱讀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表演中獲得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另外,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還能夠對文章的人物有一個深層次的理解,通過摸索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個性差異,從而更好地進行寫作。
三、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讀寫結合”必然是未來語文的基礎手段,閱讀作為吸收知識的過程,結合語言表達的寫作過程,必然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狀況,將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調動他們的感官系統(tǒng),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在寫作的時候運用得當,并通過媒體和生活的教學開展,讓學生寫出富有情感的文章。
參考文獻
[1]王曉波,王曉松.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Z2).
[2]李慰萱.雙劍合璧讓教學更高效——漫談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7).
[3]諶愛紅.讀寫并重,回歸本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模式新探[J].湖南教育(中),2011(10).
[4]高健美,王婷,王芳,等.小學高年段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相關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6(6X).
[5]鐘福萍.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實踐分析——以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5(9).
[6]萬蓉平.和而不同 各美其美——揚州市汶河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研究語文整體觀照下的讀寫結合[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2(9).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