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穎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教師的職業(yè)帶來越來越多的震蕩與沖擊,由于教育的動態(tài)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使數學教學達到藝術水平。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無疑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師 專業(yè)化 成長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與新課程同行,與學生共同成長。新課程標準、目標、結構、評價、管理及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更新知識和提升境界等,這無疑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走在改革的最前沿。[1]
一、學習
終身學習是當今世界教育發(fā)展的潮流,也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它要求教師一生都要持續(xù)不斷地學習,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是教師生存發(fā)展、提高生命質量的第一需求。教師終身學習的基本途徑是“讀書一實踐一反思一總結”,即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別人學習。[2]
1.向書本學習,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數學教師首先必須具有扎實的數學專業(yè)知識;其次,要多讀有關教育理論的書籍,更要讀與所任教學科相關的社會學、哲學、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書籍。讀書的目的是應用,教師要把在書本上學來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和學的效率,并在此基礎上對實踐進行反思和總結。這是教師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3]
2.借助網絡,領略前沿教學理念。
網絡的開放性、兼容性和平等性,使得虛擬世界的學習具有豐富的互動性。借助網絡,我們可以領略最前沿的知識;借助網絡,我們可以捕獲最豐富的信息;借助網絡,我們還可以實現最廣泛的交流:借助網絡,我們可以展示最個性的風采等。
二、反思
教學反思已成為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有效途徑,其功能、意義已為大家所熟知。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為認識、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觀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全面審視、綜合分析和歸納總結的過程。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和思考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有效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
1.對數學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是上好每節(jié)課的必需環(huán)節(jié)。《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边@就要求教師活用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課堂,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在設計時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如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獲得結論;教師如何組織并促進討論、如何評價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的興趣等??傊?,我們要堅持“為學習而設計”、“為學生發(fā)展而設計”的原則,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只有好的設計才可能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智慧和創(chuàng)新。
2.對數學教學理念的反思。
新的教學理念認為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因而要求課堂教學應該是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生不再是孤立的學習者,教師也不再是課堂的主角,實踐證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平等交流是目前數學課堂上較受歡迎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教學中新的教學理念應用的體現,就是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3.對自身素質的反思
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自身來說,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來迎接在教學中遇到的新的挑戰(zhàn),在新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之下,教師更應該如此。除了教師對自身的要求以外,在每年學校組織的教師培訓、教育組織和機構的講座和學習來說都是比較好的學習機會。專家們對于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容已經很了解,通過學習專家們的經驗可以提高一線教師們的思想高度,強化教師們的理論知識水平,同時還可以激發(fā)數學教師去明確自己想要研究的內容,結合具體的教學,進一步地提高其研究的針對性和價值。
三、提高
在怎樣備課與上課、聽課與評課、作業(yè)與輔導等方面進行專題講座并面對面地進行跟蹤指導,強調四種能力的培養(yǎng):理解教材的能力、教學設計的能力、課堂操作的能力、教學評價的能力;二是加強工作責任心和愛心教育;三是實行師徒結對的“青藍工程”,每學期責成學校對他們進行量化考核,內容包括交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學匯報課、寫一份教學體會、寫一篇教學反思、寫一份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等,使新教師盡快成長。
四、實踐
數學課例研究是基于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的一種形式。它所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對每一節(jié)數學課都要進行研究。由備課、上課、課后反思研究、制定新的方案、行動跟進等步驟組成。由于教師學習和工作的主要地點在學校,教師專業(yè)水平最終體現在課堂上。一位好的數學教師應該能夠在數學課堂上和學生形成有效互動.起到很好的組織、引導、合作的作用。組織好數學教學活動:引領學生獨立探究、合作交流、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以合作者的身份為學生提出合理化建議。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要做到這些,一方面需要學習,另一方面需要實踐和研究。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是教師價值體現的主要場所。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研究就勢在必行。
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出發(fā)點,它是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學生的未來為著眼點的,新課程的改革不僅僅是為了改革什么理念。變換什么教材,更多地是想要教師和學生在這樣的改革之中去體驗教學,去感受教學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成長。我們教師則需要在這樣的過程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教師的呵護之下去進行數學的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數學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雪蓉,伍賢均.試論中學數學教師專業(yè)化要求下的師德建設[J].內江科技,201l,12:203—204.
[2]王曉峰,程宏,郭運瑞,等.河南省師范院校數學教師教育專業(yè)化發(fā)展模式研究[J].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1):21—24.
[3]黃燕.初任數學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途徑和策略初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l(9):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