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
摘 要:在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很重要的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其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感和藝術審美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已然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如何采取有效性教學,進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和音樂感知能力,讓學生獲得美的欣賞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成了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教學 合唱教學 有效性
藝術與人的生命是息息相關的。在世界上,沒有哪一種語言能像音樂一樣超越時空,溝通生命信息。音樂以其強烈的感染力和神奇的效應成為生命世界的共同語言。[1]在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上,如何能夠更有效的開展合唱教學工作,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提高音樂的鑒賞能力,提升音樂素養(yǎng),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未來的教育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一、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下對小學課堂合唱教學的要求
對于小學生而言,合唱教學是一種更為有趣和集體化的音樂表現形式,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審美素養(yǎng)熏陶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學生也能夠在學習合唱中,加強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感受能力,提升音樂技巧,增強對音樂的認識。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健全欣賞能力。
1.將音樂審美作為教學核心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感受音樂的情感情懷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和核心目的。合唱訓練可以喚起學生對美的感知和向往。
音樂教學的審美教育原則可以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學生的參與性原則
教師通過對音樂藝術的展示和講解,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2)培養(yǎng)情感的審美原則
音樂講究以情動人,學生通過音樂的學習能從中獲得情感的展現和美的享受。
(3)抒發(fā)情緒的愉悅性原則
通過音樂對人的陶冶,可以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愉悅,在提升審美感受的同時,抒發(fā)情緒緩解生活學習壓力。
2.合唱教學意義的新闡釋
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教學內涵包含,通過合唱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陶冶學生情操,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幫助學生樹立完善的人格思想,讓其在參與合唱的過程中,得到藝術潛能的激發(fā)和精神情感的升華。學生可以通過合唱教學,來了解音樂,擴大音樂視野,提升對音樂的審美感知能力。
二、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討
1.確立教學常規(guī)
確定教學常規(guī)是開展所有教學活動的根本,合唱教學需根據學生的自身不同條件、性別差異、不同的音色、音域特點,來安排其在合唱中的位置和角色,進行行之有效的教學常規(guī)。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活躍學生的藝術生活,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情操。
2.充分激發(fā)學生對合唱的學習興趣
合唱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講,無疑對學生的識譜能力、聽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授并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是順利開展合唱教學和合唱練習的基礎。教師也可以通過對比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合唱與獨唱的區(qū)別,感受合唱與眾不同的感染力,以及音樂意境中的美感,通過更為立體的音樂渲染,讓學生感受到合唱獨特的魅力,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3.重視二聲部的訓練練習,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小學音樂教材的合唱歌曲很大部分都是二聲部的合唱歌曲。二聲部的合唱訓練作為合唱教學中的基礎部分,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小學音樂的教學更是音樂學習的基礎階段,對于學生以后學習音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教師應該通過正確的示范教學,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正確的表達,糾正不良的用嗓發(fā)聲習慣,運用正確的歌唱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能力
小學合唱教學作為一項意向合作性較強的音樂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擔負起屬于自己的一部分責任。進而提升學生的團隊榮譽感的同時,使得每個人的綜合素質也得以提升。學生通過高低聲部的練習,加強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也能更加深切的感受到音樂的美妙。
5.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開發(fā)全方位的聽賞能力,陶冶學生審美情操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內容安排是否合理科學,內容是否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得如何,教學節(jié)奏是否松散,這些都屬于內容安排的重要方面。[2]能夠調動學生情感,讓其能充分感受到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意義內涵,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以情帶聲,進一步提升聽辨能力,做到將音樂技能與情感抒發(fā)達到一致,最終達到合唱時的協(xié)調統(tǒng)一的要求。
此外,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合唱教學的方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3]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有著重要作用。在能夠有效增進學生的音樂感知力的同時,學生也能在相互的協(xié)調配合中,掌握個人與集體、集體和集體間的管理,形成更好的組織紀律性,培養(yǎng)出色的團隊協(xié)作力。合唱教學的成功,讓學生獲得了美好的音樂體驗的同時,還啟迪了學生的智慧,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結語
運用多種形式展開小學合唱教學的實踐活動,是推動小學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成功的開展小學合唱教學活動,對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認知,以及豐富學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都有著積極意義和深遠的影響。而想要成功的開展合唱教學活動,就需要教師具備相關的合唱專業(yè)知識,以及扎實的職業(yè)素養(yǎng),用強烈的責任心,和靈活的教學策略來圓滿的完成教學任務。注重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相結合,堅定確立教學常規(guī)、重視二聲部的訓練、開發(fā)多方位的聽賞,以豐富的教學展現形式,促進教學任務和目標的完成,有效的提升課堂合唱教學的教學質量,最終達到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根本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鐘恩富.生命化音樂課程和教學的本質與特征解讀 [J]人民音樂2009(07).
[2]劉春娥.淺談質量評價體系在小學音樂課堂的運用[J].黃河之聲2009, (08) .
[3] 王錦.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當代音樂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