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忠仁
摘 要:古詩文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古詩文教學模式必須轉變,這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互動、生成”就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采用“傳統(tǒng)程序閱讀法”再引導學生激情互動、隨機生成式思考閱讀,同時引導學生親身實踐重課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互動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古詩文;激情互動;隨機生成;模式初探;人文素養(yǎng)
“教師串講、學生死背”填鴨式教學模式,一直被高中教學所采取,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把原本鮮美的食物嚼得稀爛,再強行灌給學生,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造成了學生的厭學心理,更使語文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成了空話。
承載傳統(tǒng)文化的古詩文,在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學生熟讀古詩文,有利于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新高考也加大了古詩文的考查力度,但傳統(tǒng)學習方式存在著單一被動的問題,缺少互動、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由此探討古詩文教學新的方法和規(guī)律是一項重要任務,思考一種讓學生獲得收集和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的互動教學方式就勢在必行?!凹で榛?、隨機生成式”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可以使教學充滿審美的愉悅,必能引領學生徜徉、流連于祖國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進而學會學習。依據陶行知先生說:“先生教是為不教”的理念,在教學中筆者運用激情互動、隨機生成式思考閱讀的模式教學而得到了一點收獲,在此拋磚引玉。
一、常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激情互動、隨機生成式教學重理解更重誦讀,采用固定程序閱讀法,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的目標教學,即教師不僅應處理好誦讀與理解的關系,更要強調對內容的誦讀后生成及感悟擴展,從而高效教學。
“傳統(tǒng)程序閱讀法”七項內容是:標題、背景知識;作者、生平經歷;詩文出處;課文的基本內容;文中涉及到的的重要人物史實;詩文特點及有爭論之處;文中的觀點評析。這七項內容要有一般記憶,還需要有思考;取其有用的信息、資料,同時也略過其對自己用處不大的內容。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閱讀的速度,而且有效提高學生理解詩文的能力。實踐證明,誦讀是最好的教學法,更是互動生成課堂教學的基礎。
二、采用互動、生成式閱讀法,重講解更重理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
所謂“古詩文互動生成式閱讀教學”就是按照“見仁見智”的閱讀理念,就詩文的問題實行多向交流,學生各抒已見和自我展示,再由教師相機點撥,在“讀議”中生成新知,撞擊出閱讀火花的古詩文閱讀教學方法。為避免肢解式古詩文教學,教師應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性操作,注重詩文的人文精神,發(fā)揚意會性閱讀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樣廢除以教師過多講解而取代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講讀”式教學模式,建立了在教師導讀下以學生自讀為主的“相互議讀評價感悟”機制??傊?,“古詩文互動生成式閱讀教學”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的新型古詩文教學模式。其采用“初讀感知—互動生成—自我展示—局部突破—鑒賞創(chuàng)造”的策略步驟:初讀感知:以學生的習慣、情趣和對詩文的熟悉程度邊讀邊想邊記,初步了解題材情感、技巧手法;互動生成:小組互動討論把閱讀所得大家宣示,生生相互補充提高,形成對詩文內容、結構等全面深刻的認識;激情展示:學生按照既定的規(guī)則激情展示,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zhàn)、糾錯、補充,同時要引導學生復讀印證別人的見解,完善自己的認識,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重點突破:學生自我展示后,針對異議或重難點引導分析。這既是閱讀技巧的指導,又是閱讀能力的練兵;鑒賞創(chuàng)造:古詩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識,達到閱讀淺顯古詩文的目的,而且還應該學習詩文所蘊含的文化寫作知識、領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培養(yǎng)審美鑒賞能力。
期間,教師是首席學習者:引導督促整體感知,相機點撥促進互動生成,適時狠抓幫助局部突破,最終擴展鑒賞創(chuàng)造;這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也提高了古詩文教學的效率,更是在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三、重課內也重課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互動學習的能力
采用激情互動、隨機生成式教學應“立足課內,向外延伸”,教師應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他們不僅能真正學懂基本的文言知識,還能遷移擴展,閱讀課外詩文。所謂“立足課內”就是采用“分層閱讀法”進行教學。具體操作是:第一遍通讀課文,借助注釋或工具書明白字詞的音、形、義;第二遍細讀全文,疏通大意,大體把握理解詩文的結構、中心;第三遍精讀全文,對詩文中的難點梳理、理解、展示并解決,分析寫作特點;第四遍速讀全文,把詩文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
所謂“向外延伸”就是還要教給學生理解詩文的方法,總結規(guī)律,使之能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在此過程注重三個方面:注重古今對比聯(lián)系。古詩文教學還要聯(lián)系現在,讓古人和今人對話,這樣會讓學生覺得古人和事“遠可在天邊,近可在眼前”,直接讓學生與古人對話,以此理解記憶;補充必要的文化知識,如:古人的姓名字號、天文歷法等。這對閱讀課外古詩文很有幫助;注重知識遷移能力的訓練。教師要選擇與課文有關的課外古詩文來有針對性的練習,從而達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總之,古詩文的教學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以培養(yǎng)學生互動學習為目的,采取激情互動、隨機生成的方式,讓學生自我展示的課堂教學,就一定能實現語文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