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艷
摘 要:讀寫結合是當前語文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種新理念,也是提升小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并從讀中探寫、讀中學法、讀中激情、讀中悟寫幾個方面提出了幾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重要性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識字、寫字以及閱讀與寫作的能力,而閱讀與寫作則是一個系統(tǒng)。閱讀有著吸收性功能,為寫作提供樣板;寫作具備表達性作用,展現(xiàn)出閱讀學習效果。讀是理解,寫是應用,而讀寫結合是當前語文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種新理念,也是提升小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重要模式。利用合理的教學與指導,可促進學生在腦海中產(chǎn)生新的學習語言,激發(fā)其寫作積極性,實現(xiàn)由閱讀到寫作的知識遷移,進而讓學生讀寫發(fā)展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同時,處理好讀寫關系,教學中做好讀寫結合工作,是展現(xiàn)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體現(xiàn)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動語文教學素質化發(fā)展的有效手段。
二、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策略
1.讀中探寫,捕捉寫作訓練
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字詞句的教學讓學生理解內(nèi)容,也能夠使其學習到一些遣詞造句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有必要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寫作教學時機,捕捉寫作訓練,這樣既能夠抓好字詞句教學,也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例如,閱讀教學中可對字的音、形、義;詞的近義詞、比喻義、引申義;句的疑問句、陳述句、感嘆句等句式以及主從關系,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并進一步展開模仿應用的練習。
2.讀中學法,提升習作能力
閱讀是吸收與學習,作文是表達與應用。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以閱讀為基礎,有效挖掘閱讀中可進行寫作鍛煉的內(nèi)容,在讀中學習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將閱讀中所學到的基本功應用到寫作表達中去,提升寫作能力。精讀課文是學習寫作手法的重要方式,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對范文進行“細嚼慢咽”,從中領悟寫作方法,并進一步通過形象的仿寫將閱讀學習轉化為寫作學習,以讀促寫。讀前先寫也是提升寫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師可在課文學習之前向學生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先以現(xiàn)有的寫作水平完成作文;通過學生完成的作文,教師進一步在閱讀教學中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在文章對比中讓學生體驗語言的表達,從而總結出有效的寫作策略。例如,在教學《火燒云》一課時,可先向學生布置寫作任務,讓其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去描繪“太陽落下時西邊火燒云”的場景。通過學生的課前寫作,再讓學生帶著欣賞、對比的學習心態(tài)展開閱讀學習,自然能獲得更深的體驗。
3.讀中激情,激發(fā)寫作情感
小學生因自身年齡特征以及知識系統(tǒng)問題,其寫作無法全面建立在理性之上,他們更需要通過對生活實踐的認知與情感體驗進行寫作表達。這也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善于尋找感情點,在閱讀中激情,創(chuàng)造時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進而做到讀中練寫。例如,在教學《燈光》一文時,通過對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戰(zhàn)爭時期革命先烈對祖國的赤誠之心與憂國憂民的情懷。閱讀教學之后,教師可適時點撥學生,激發(fā)學生情感,向學生布置以下任務:“如今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你想對我們犧牲的革命前輩們說點什么呢?你想對那些企圖分裂祖國、背叛祖國的人說些什么呢?請寫下來吧?!蓖ㄟ^寫作情感的激發(fā),學生們自然能夠文思泉涌,表達出真實的情感。
4.讀中悟寫,拓展讀寫空間
寫作源于生活。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可見生活素材對于寫作的重要性。閱讀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寫作,將文章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讓學生認識到寫作可從身邊的小事寫起,校園里、生活中的各類人物、事物,只要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激發(fā)了我們的思維,都可以寫下來。同時,也有必要將課文教學延伸到課外,與學生課外閱讀和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用自身的課外閱讀與生活經(jīng)歷充實課文教學,拓展讀寫結合的形式與內(nèi)容。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理清讀與寫之間的關系,積極給學生創(chuàng)設寫作的機會,將讀與寫有機結合,不斷總結與訓練,使其成為語文教學以及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基本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寧寧.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J].課外語文(下旬刊),2014(20).
[2]于飛宇.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初探[EB/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5(14).
(作者單位: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qū)淮河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