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福
摘 要:小學數(shù)學練習課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三大主要課型之一,練習課教學實施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在練習課教學實踐中,必須明確練習的目標;科學設計練習課的練習;注重練習后的反饋及小結。使小學數(shù)學練習課真正服務于數(shù)學的教學,服務于學生的能力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練習課教學;有效練習;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33-01
眾所周知,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上建立起新概念、習得規(guī)律之后,必須完成一定數(shù)量的數(shù)學練習題,才能鞏固所學知識,正確理解概念、定理、公式等,逐步形成技能、技巧,不斷提高觀察、比較等思維能力。教師必須充分?窆掘教材資源,選取典型適度的習題,精心組織,變有限為無限,讓學生的思維水平得以提升。下面,我就小學數(shù)學練習課教學設計策略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弄清課堂結構,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練習課是“以練習為主”,“適當指導”,做到“導、練、議、評相結合”。這樣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掌握學法。而在練習課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就體現(xiàn)在教師的精心設問和巧妙導語上。教師應當做到:(1)應在重點練習題的解題依據處設問;(2)在解題錯誤的錯因處設問;(3)在提示知識內在聯(lián)系,探求知識規(guī)律處設問;(4)在易混知識處設問;(5)啟發(fā)學生如何綜合運用新舊知識;(6)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轉折;(7)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處做到承上啟下。
二、在解答習題中,優(yōu)化解題技能技巧
不管是基本練習、鞏固練習還是拓展練習,它們都將承載著各自不同的任務,是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所必須進行的有效練習。通過解答習題,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掌握數(shù)學基本知識,提高數(shù)學基本技能。如在四年級口算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此類口算題: “4×25÷25×4”。學生往往會錯誤地解答成“4×25÷25×4 = 1”。造成學生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受簡便計算形式的負遷移。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實施教學的:(1)理解算式意義。讓學生理解“4×25÷25×4=1”表示“4”先擴大到原來的25倍,再縮小到它的1/25(原來表述為縮小25倍),正好抵消,最后再乘“4”,結果是“4×4=16”;(2)加強比較。目的是搞清楚上述兩道題的不同點,明確運算的正確順序;(3)歸納提煉出計算方法技巧。在理解算式意義的基礎上,明白計算只有乘除運算時“×25÷25”可以連同運算符號一起劃去,表示抵消。最后只要計算“4×4”即可。學生掌握了計算技巧后,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就能明顯提高,可以大大降低錯誤率。
再如,在計算小數(shù)除法時,有時要按需要保留合適的小數(shù)位數(shù)。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書上所介紹的“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數(shù)位數(shù)多一位”后再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shù)位數(shù)外,還應讓學生根據“余數(shù)是否過半”靈活判斷是“四舍”還是“五入”,從而省去下一步的計算,不僅提高解題速度,而且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整合習題資源,提高學生知識建構能力
數(shù)學課堂練習,沒有一定的容量達不到一定度,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就看不出來;如果超過了這個度,就會使學生產生排斥、厭煩心理。教師在上練習、復習課時應整合習題內容,使習題的內涵更加豐富。
比較甲乙兩位老師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復習》一課,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活動,學習效果完全不一樣。
教師甲做法:
(1)請學生回憶這個單元學習了哪些內容;
(2)背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棱長總和、表面積、體積的計算公式;體積、容積單位及進率;
(3)課堂練習。教師忙得不亦樂乎,幻燈片一張張更換,學生忙于解答到下課還解答不完的習題。
教師乙做法:
(1)學生課前自己整理單元知識。用各種形式表示出單元知識結構,并反思自己哪些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哪些地方掌握不好,以書面形式整理出來。
(2)編題練習。出示:“有一個長方體,長寬各為5厘米、高2厘米”,讓學生自主編題。有學生要求計算棱長總和、表面積和體積,有學生要求算這個長方體在講臺上所占的面積。有學生要求在四面圍上彩紙,求所需彩紙面積的,也有學生要求計算容積,比較容積與體積的異同。通過編題,達到了復習目的。
(3)復習典型錯題。要求學生拿出這一單元的錯題集自己復習。
(4)幫扶學困生,重點指導。同桌出題考對方,教師重點幫助學困生。
解讀兩位教師的教學行為:甲教師教學方式傳統(tǒng),在教師的帶領下系統(tǒng)而全面地復習本單元的數(shù)學知識點,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基本成了做習題的機器。而乙教師則是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尊重學生,抓住重點、難點,在對比練習中,掌握解題方法。由此,我想到:有效的習題整合,能發(fā)揮它們的整體優(yōu)勢,有利于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結構的主動建構。
四、一題多用,提高學生的比較能力
減負提質是當前教師面臨的一個緊迫的課題。我認為,數(shù)學教師對書本中的每一道習題的有效利用是實現(xiàn)減負提質的有效措施之一。人教版五下數(shù)學課本第35頁上有這樣一道習題:“從生活中找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包裝箱,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我對此作了處理,提出以下要求:(1)測量長、寬、高;(2)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棱長總和;(3)在后繼學習中,我又用這道題中的測量出來的數(shù)據計算包裝箱的表面積和體積。用同一道題進行練習,目的在于不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達到鞏固概念、棱長總和、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興趣。
綜述練習課教學,關鍵是練習題的設計和選擇。要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要注意運用題組練習,加強各種練習的協(xié)調和配合,提高練習的整體效率;練習的編排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練習的結果要及時反饋評價,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弄清區(qū)別,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聯(lián)系,在評價中受到激勵。練習的數(shù)量要適當,既要保證知識的鞏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學生的負擔過重。練習課教學中,教師要恰到好處地點撥,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總結,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主體內部的解題興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