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青
【摘要】小學科學從生活中來,但是比生活要更高。小學科學教師應將小學生的特點、認知規(guī)律和科學學科的特點結合來進行課堂授課,讓小學科學成為指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并且豐富日常生活的一門重要學科。本文主要是對小學科學的生活化的有效方法進行探究,希望能給小學科學教學提供助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 生活化 教學研究 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48-02
小學科學和其他學科組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架構。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的課程,它來源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對生活與科學的聯(lián)系進行分析,讓小學生掌握對生活中的一些與科學相關的簡單問題的解決方法。但是對于小學科學教師應思考的問題就出現(xiàn)了,就是怎樣設立一個高效的科學課堂情境,很好的開展課堂生活化教學。
一、圍繞探究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情境
在現(xiàn)在的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應注重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茖W教師應該圍繞探究這個核心,課堂上設立生活化的情境,創(chuàng)造一個活潑有趣的課堂,讓學生們熱情參與從而學到知識,提高科學課堂的授課效率。舉個例子,在講小學科學《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時,我指導學生們做了簡單的試驗,來對于材料的特性進行檢測,然后比較出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接下來我講了烏鴉喝水的故事,把它帶入新課并且進行提問,學生們都積極的舉手回答,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習完這部分知識,我對學生們的掌握情況進行了提問,在他們回答完之后,我引導他們課下進行其他材料的研究,并且怎樣能讓各類材料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進行服務,并給學生布置了作業(yè):怎樣杜絕生活中對木材的浪費現(xiàn)象。
二、對教材深入挖掘,提供課堂生活化研究的材料
小學科學的教材貼近實際生活,對小學生的生活有指導作用,所以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擴大小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在輕松學習中學到更多知識。并且在授課中,教師應該給小學生提供生活化探究的材料,比如說學生們用過的飲料瓶、泡沫等。例如講解《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我先給學生們做了最典型的靜電試驗:就是將梳子在頭發(fā)上梳幾下,然后頭發(fā)飄起來了,通過這個試驗引出靜電現(xiàn)象。然后我讓學生們說生活中遇到的靜電現(xiàn)象,有學生說有的時候摸電視機屏幕會有觸電的感覺,有的說冬天脫衣服會有噼里啪啦的聲音是,有的說用動物皮毛摩擦過的泡沫可以吸在黑板上。然后我用多媒體給小學生解釋正負電荷和靜電是如何產生的,還與小學生進行了互動,在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三、利用課外活動,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小學科學課堂是小學生認知世界探尋真理的主要的方法,但不是唯一途徑。對于科學的探究,不應只限于科學課堂,課堂之外的大自然的廣袤天地,相信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對科學知識進行探索。對于小學科學知識的授課可以把室內進行的課程延伸到課外,講課內課外教授相結合,對于小學生的好奇心的滿足以及對知識的探究很有幫助。比如學習了《讓燈泡亮起來》這一課之后,在學生掌握了簡單電路的連接方法之后,老師就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對電燈的連接方法進行研究,然后進行對簡單開關控制電路的操作,在家長的陪同下,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完成這項任務,相信學生們會完成的很好。
四、為鞏固學生動手能力,給學生們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枯燥單一的授課,提高小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以鞏固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小學生雖經常見到食物的包裝,但是對食物包裝上的信息卻不怎么關注,通過對《食物包裝上的信息》的學習,讓小學生對于常見得食品包裝有大概的了解,讓小學生可以從側面探究食物。我讓學生們回家看看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仔細認真的觀察。讓學生們理解添加劑雖然能讓口感變得很好,但是過多的添加劑對于身體健康不利,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讓科學知識變得有趣,吸引小學生更好的參與其中
科學知識很嚴謹,缺少趣味性,因此有些小學科學教師在授課時課堂表現(xiàn)枯燥乏味,學生們上課氛圍也很沉悶,這樣對于小學生的對知識的學習很不利。因此需要教師想辦法建立一個活潑輕松地課堂氛圍,把科學知識變得有趣,提高小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對于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也是非常有利。
舉個例子,在對《奇妙的護身術》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播放動畫《小壁虎借尾巴》來引入,讓小學生們通過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來了解小壁虎保護自己的特有的方法。這個方式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又快速讓他們帶入進去,學生們通過小壁虎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會產生對其他動物保護自己方式的好奇心。然后再接著學習本課時,就可以讓學生們列舉生活中小動物保護自己的一些事例。有的學生說蜜蜂在遇到危險時會用自己尾巴的刺,有的學生說發(fā)現(xiàn)甲蟲在遇到危險時會裝死來保護自己等等,大家都爭著舉手發(fā)言,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這種授課方式不僅調動了小學生的學習科學的積極性,還拓寬了他們的想象能力,生活中隨處可見科學,對科學的印象加深,使得科學教學高質量完成。
六、結語
總之,在小學科學的授課中,教師應該運用多樣化的教學,使得科學學習變得簡單有趣,讓小學生樂于學習科學,學會積極自主學習同時可以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建忠.開拓資源,實現(xiàn)學生科學探究的自主性——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如何挖掘利用“生”源的研究[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5,(X1).
[2]周保祥.讓科學與生活比翼齊飛——談小學科學教學中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J].小學教學研究,2011,(03):83-84.
[3]王雪松.試論基于生活理論的小學科學教學建設[J].課程教育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