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龍
摘要:高中英語教學要多做嘗試與改革,“師生共同活動法”就是教學改革中的一種嘗試。這種教學法以“改““編”“導”三步為核心。這三步相互交織,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求吃透教學大綱,掌握教材,熟知學生,要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中。學生要課前做好預習,要多閱讀,多做筆記,多做練習。教師在指導學生活動的過程中,需盡量避免當旁觀者,要多做指導;也不要包辦學生的一切活動,應記住學生是活動主體;還要避免只面對基礎(chǔ)好,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學生,而忽略了大多數(shù)學生。活動法教學中,還應注重評測的功效??梢越處熢u,也可以學生互評,以鞏固階段性成果。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改革;師生共同活動法;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正文: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睘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師生共同活動法”,即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精心設(shè)計的教學活動,使其“活”起來,“動”起來,在活動中培養(yǎng)交際能力,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關(guān)鍵。因此,教師應該做到:
一、改,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式
在復習教材的同時,應加強對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短文改錯等專項訓練,提升做題速度和準確率,掌握答題技巧,增強英語閱讀的語感。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在高考題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很大,切不可只抓小題而不愿花時間去閱讀,忽視這兩部分題型,而這正是導致一些考生成績上不去的主要原因,考生必須花出一定時間加強訓練!
綜觀近幾年高考試卷的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題目,可以發(fā)現(xiàn)對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愈來愈高,閱讀量逐步加大,突出考查考生在語篇層次上的整體把握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有計劃地指導好高三英語教學,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把握重點、難點,讓學生獲得有效的技能技巧訓練,循序漸進地發(fā)展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從而順利通過考試。
二、編,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精心編排
考試的題型更加注重基礎(chǔ)知識的考查,打破課本學不學都一個樣的錯誤認識,從高考的語法填空的題型可以看出,10個題目各不相同,是對從初中到高中不同時期知識的全面考查,考查的范圍可以是名詞的單復數(shù),動詞的時態(tài)和語態(tài),非謂語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介詞,情態(tài)動詞,虛擬語氣,倒裝,連詞,固定搭配等等。學生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chǔ)想要的高分是非常難的。
學生要課前做好預習,要多閱讀,多做筆記,多做練習。教師在指導學生活動的過程中,需盡量避免當旁觀者,要多做指導;也不要包辦學生的一切活動,應記住學生是活動主體;還要避免只面對基礎(chǔ)好,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學生,而忽略了大多數(shù)學生?;顒臃ń虒W中,還應注重評測的功效??梢越處熢u,也可以學生互評,以鞏固階段性成果。
1、編排情境。情境指的是對學習新的語言知識、技能和聽說讀寫能力產(chǎn)生影響的各種環(huán)境。編排得當,可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練口語的氛圍,提高交際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口頭描述、各種道具、聲像設(shè)備制造出各種場面、聲音、色彩、光線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的情境。如在講SEFC1B Unit Mainly Revision Lesson 101 時,按事先設(shè)計,我拿了兩部電話機,一個鬧表。先與學生示范,撥號,鬧表響鈴,形象逼真,學生的興致盎然,爭著搶著上前表演自編的對話。
2、編排活動內(nèi)容和程序。教師在把握住教材提供的各種信息,確認了教學目標后,應圍繞這一目標對本節(jié)課師生的活動內(nèi)容程序加以精心編排,使得整節(jié)課的師生活動都在計劃中有序地展開,進而完成教學目標。編排中要注意做到“兩要”:一要準確,依綱靠本,不任意提高或降低難度,切合學生實際;二要具體,切忌籠統(tǒng),要有可操作性。
3、編排活動方式。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編排不同的活動方式,以教學效果最好的方式呈現(xiàn)教材,進而增進活動趣味性,提高活動法的收效。我曾嘗試過幾種活動方式,如常見的:
a. 表演式。
b. 討論式
為此,教師要做到:
1、吃透大綱。英語教學中設(shè)置的任何活動都要牢牢把握住提高學生交際能力這條主線。
2、掌握教材。教材為本,體現(xiàn)了大綱的要求,為所有活動的依據(jù)。 教學中應“編”什么,“導”什么,“練”什么,應到何種程度,都要以教材的要求為依據(jù)。但這里所說的對教材的“掌握”絕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對教材的活學活用,加工制作,走“圍繞課本—— 拋開課本—— 回到課本—— 不要課本”的路。
3、熟知學生。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特性和興趣。編排的活動方式、內(nèi)容和對象都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適合學生的口味,讓學生踮踮腳就能夠得著,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導,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巧妙指導
師生共同活動法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但能否達到預定目標,高質(zhì)量地完成編排的活動,進而提高交際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為此,教師課堂上要在“導”字上下功夫。那么“導”什么呢?筆者認為:
1、誘導興趣。
a. 激趣導入新課。b. 課中保持興趣。 c. 課堂意猶未盡。
2、導演活動。活動法的靈魂在“活”、“動”,師生的共同活動貫穿于課堂的全過程。此中教師的“導”能否“活”起來、“動”起來甚為關(guān)鍵。如同一部精彩的電視連續(xù)劇,導演不僅要縱觀全劇的中心思想,還要注重每一集之間的內(nèi)容銜接,最后落在一招一式的表演上。
參考文獻:
[1]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楊玉林等,《英語教育學》,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3]學科評價課題組.《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
[4]邱東林等, “改革大學英語測試內(nèi)容,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外語界》,2004。
[5]陳堅林,《現(xiàn)代英語教學組織與管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胡春洞,《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葉瀾,《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教育教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