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桂鳳
摘 要:現(xiàn)代的教育,教師擔負的責任并非只有傳道授業(yè)解惑,更為重要的是,如何維護學生的心靈,如何避免學生心靈上有所缺失,成為教師所面臨的重大課題。文章從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關鍵詞:班級管理;心靈減壓;關愛;心靈融合
一、心靈減壓,迷途知返
我至今還保留著一條教師節(jié)前夕學生給我發(fā)來的短信:“親愛的老師,您好嗎?我很想您……”這名學生是馬某,從小學到中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有一次英語考試因發(fā)揮失常只考了63分,心理嚴重受挫,導致一上英語課就緊張得不得了,出現(xiàn)課堂焦慮的現(xiàn)象。這個學生學習十分努力,基礎比較牢固,成績下滑肯定是壓力過大造成的。于是我便結合自己學到的心理學的知識,采用了以減壓、調整心態(tài)、分散注意力為主的心理輔導。經過多次找學生本人談心,又和其家長溝通,再動員班里學生經常和他聊天、運動,盡量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幫他走出心理陰影。
二、關愛留守兒童,走出心靈缺失
留守兒童是社會發(fā)展轉型過程中產生的特殊群體,特別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而他們自己又難以返鄉(xiāng)就業(yè),于是他們的孩子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孤兒”。
龐XX,女,10歲。上課比較認真,特別是在我的語文課堂上表現(xiàn)相當出色,酷愛寫作,記憶力相當強,但不喜歡學習英語,在英語學習方面找不到自信。經過家訪,我了解到龐XX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平時很少回家,節(jié)假日回家的次數(shù)也屈指可數(shù)。尤其是近兩年,父母的不聞不問、祖父母的隔代觀念,幾乎讓年幼的龐XX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多余的人。鑒于此,心理健康教師努力發(fā)揮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經常與其交流談心。同時我又在課堂上有意無意地樹立同學間的榜樣,先后讓班上學生去主動接近她,與她一起談心、學習和活動。經過三周的積極干預,龐XX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如今的她活潑、開朗、樂于助人,并在同學們的全票選舉中當上了班里的學習委員。
三、延遲處理,心情平復
有一次課前誦讀結束之后便是英語課,我囑咐學生好好上英語課后,就回到辦公室批改作業(yè)去了。一個組的作業(yè)還沒批完,班長蔡XX就急匆匆地跑進來說:“老師,馬XX把英語老師氣哭了,您快去吧!”我一驚,這個馬XX又惹禍了。只見英語老師站在講臺上,雙手交叉在胸前,氣呼呼地瞪著雙眼,一句話也沒說。全班學生齊刷刷地站著,估計是連同受罰?!白靼溉恕瘪RXX咬著牙,偏著頭,手里緊緊拽著英語書,一副很不服氣的樣子,奇怪的是他的臉上居然掛著淚珠。我若當堂批評他,這個犟小子肯定更不服。于是我強壓住怒火,用了心理學中延遲處理的技術,輕輕拍拍他的肩膀:“估計是一場誤會吧,你先去辦公室跟我說說情況,好嗎?”到辦公室后,我認真地聽他把事情經過說完。明白緣由后,我對他的過激行為表示了理解,待他情緒又平復了一些時,我問他,老師辛辛苦苦地教給你們知識,可你卻向老師頂嘴,你不覺得自己有錯嗎?見我這樣說,馬XX反倒不好意思起來,他抓了抓頭:“老師,我錯了,我向英語老師承認錯誤。”
四、心靈的融合
學校有一位恐懼心理特強的女孩,她極其害怕上學,甚至一進校門就嘔吐。班主任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后,一連5天騎自行車來到這個學生家中,和他手拉著手,促膝談心,聊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和困惑,聊老師和同學對她的想念,漸漸地,學生的恐懼狀態(tài)不再那么厲害了。兩周后,她竟然同意跟隨老師去上學。老師牽著她的手,替她背起小書包,走進教室的剎那,教室里傳來了孩子們的歡呼聲。老師也不停地點頭、微笑,給她鼓勵。就這樣,這個學生重返校園。
五、呵護每一顆稚嫩的心靈
一天上課,我習慣性地隨手到課桌上去拿粉筆,突然發(fā)現(xiàn)粉筆盒竟是空的,正在我準備發(fā)火時,忽然一位老教師的話回響在了我的耳際:“低年級的學生還沒有成熟的是非觀念,他們對一切新鮮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有時候因為一時好奇,或是一時貪玩,他們會去拿別人的東西,但這并不證明他們是在偷。我們完全可以用一種更好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于是,我心平氣和地說:“粉筆是在和老師捉迷藏嗎,看誰先把粉筆給老師找出來呢?”結果很快就找到了。我借機講了教室里的東西是屬于大家的,同學們都應該去愛護的道理。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減壓,讓學生們感受到濃濃的師愛,呵護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時刻準備用一顆愛心,去呵護每一顆稚嫩的心靈。
參考文獻:
[1]黃夢杰.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學校教育的關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2]劉 偉.怒放的生命——教師如何為高三學生減壓[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4).
(作者單位:山東省齊河縣華店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