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萍
摘 要:隨著新課改要求的不斷推進,初中物理教學將實驗教學列為一項重要的課程,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不管是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還是在教師的認知觀念上,抑或是在學校的硬件設備上都不能夠達到很好的教學目的。主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問題;改革策略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探究實驗要求與實驗時間不符
新課標物理實驗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實驗收集相關的物理信息,然后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以物理實驗數(shù)據(jù)為基礎,分析在數(shù)據(jù)中隱藏的數(shù)據(jù)規(guī)律,然后總結出與物理知識相關的內容,這往往需要好幾個課時才能夠完成。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初中物理實驗設置的課時是45分鐘到50分鐘,這就使得物理實驗成為一種形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2.教師存在重理論偏實踐的認識
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有的老師甚至認為動手實踐并不是教學的重點,只需明白實驗的原理以及實驗的步驟就可以,這樣就會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實驗演示代替動手實驗的方式。但物理實驗是一個實際操作的過程,只有在實踐操作中學生才能夠明白其中的原理。由于教師認識上的錯誤,導致學生普遍動手能力不強。
3.學校實驗設備缺乏
由于學校不重視,導致許多學校缺乏實驗設備,有些物理設備簡陋且沒有及時更新,從而不能夠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這樣就導致學生即使進行了物理實驗,但由于設備的缺乏或者是設備的破舊導致實驗失敗,學生不能找到其中的原因,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信心,逐漸的學生也就對物理實驗失去興趣。
二、有效解決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問題的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合理安排實驗內容,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實驗對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最后還需要在硬件設備上滿足教學需求,以期能夠更好地為物理實驗服務。
1.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合理進行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該學科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答案。但是,如果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既發(fā)現(xiàn)問題又尋找答案,顯然是不可能
的,因此為了更好地達到實驗的效果,教師需要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進行合理的實驗教學,并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增加創(chuàng)新實驗,讓學生能夠利用剩余的時間靈活運用知識。如,以酒精蒸發(fā)現(xiàn)象為例進行研究,研究溫度與酒精蒸發(fā)速度之間的關系,并利用溫度計的作用測量恒定的溫度,然后將溫度和速度之間的數(shù)據(jù)關系進行記錄,以便后期整理。蒸發(fā)現(xiàn)象是一個小的物理實驗,在完成實驗教學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剩余的時間讓學生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靈活運用。
2.轉變教師觀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實驗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了解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然后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從而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實驗的過程中,了解物理實驗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提高物理實驗的操作能力,在實驗中進行思維上的創(chuàng)新。比如,“摩擦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轉變教學認識。由于“摩擦力”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如果只是采用傳統(tǒng)的講述方式或者是利用多媒體演示的方式教學效果都不好。教師可以利用常見的自行車作為教材,讓學生了解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之間的區(qū)別,這樣經(jīng)過親自試驗學生就可以了解知識內在的區(qū)別。
3.自制教學設備,增加動手機會
由于學校經(jīng)費的不足,許多學校在實驗教學設備上并不是很齊全,這樣很容易影響學生的物理實驗教學。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操作,從而自制一些簡單的教學器材,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還能保證教學的效果。如“光的直線傳播”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自制一些小孔成像的教學用具,這樣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可以對教材的結構和原理進行了解和分析,能夠更好地領悟知識的內容。再比如,“光的反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要求每一個小組利用平面鏡制作一個“潛望鏡”,這樣在制作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還能夠深入了解內容。
本文主要是從三方面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在教學中合理制定教學目標,轉變教師觀念和自制教學設備,增加動手機會的對策,為以后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祁堯敏.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5(46).
[2]李紅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