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超琳
摘 要:如何能激發(fā)學生寫作文的興趣,要從學生的入門寫作入手,教師對學生作文引導的如何,對學生由怕寫作文到愛寫作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課堂教學的引導,讀寫結合的滲透,觀察生活的方法,是引導學生作文入門的主流。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讀寫結合;觀察生活;語言的鼓勵性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很多學生卻怕寫作文。究其原因,主要原因是學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觀察、不會構思、不善表達所致。那么要讓學生寫出才情并茂的作文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需要長時間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也指出:“作文教學既要培養(yǎng)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養(yǎng)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兩種能力從一年級起就要注意培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我認為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覺得最困難的是“無話可說”,他們的生活確實有些單調(diào),上學——放學——做作業(yè)——睡覺,有時,一些有趣的事、有意義的事也會從他們的身邊溜走,他們不懂收集,不知觀察,不會捕捉,也不知如何表達出來。于是,當他們打開本子拿起筆時,腦子里一片空白,這時他們就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怎么樣能讓學生有話可寫呢?首先,我選擇了一些有趣的題材,如:玩游戲,讓孩子們從玩游戲的過程中去觀察游戲的每一個細節(jié)。然后,用“問題”導向目標,即:根據(jù)作文訓練的過程,確定觀察的范圍、對象,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和重點,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意識地在觀察中尋根溯源,邊觀察邊思考,邊記錄,直到逐個弄清問題為止。有了這些問題作引導,學生會不知不覺地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觀察要領,從而積累大量作文素材。這樣,寫起文章來就會下筆自有言,寫出來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最后,構思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發(fā)展能力的過程,也是學習整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觀察得來的資料,還不等于能寫出好文章,還必須通過巧妙的構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寫出好文章。但是,這對小學生來說實在不容易,因為這不僅是個“言之有序”的問題,而且還是個“言之有理”的問題,而古今中外,雖“文有規(guī)循”卻“文無定法”。不過,若根據(jù)小學生模仿性強的心理特征,借用寫人、寫事和寫物的典型文章,將抽象難懂的作文知識化難為易,還是有辦法把學生引上構思之“路”的。
二、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zhì)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對于這一點,我在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在指導學生練說菊花的顏色時,學生一開始的語言很貧乏:紅的、白的、黃的……為了能讓學生說得生動具體形象,我通過各種辦法加以啟發(fā),引導學生說出“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等成語;在形容一串紅的顏色時,多數(shù)學生又紛紛說“紅色”,我又讓學生換個詞語來形容“紅色”,學生馬上運用到“火紅火紅”“紅艷艷”這兩個成語,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訓練了學生多用,會用好詞好句的能力,這對以后的寫作是很有幫助的。
當然,還需要學生做一些大量的積累工作,每天我都會布置一項作業(yè),讀書半小時,首先我讓他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然后讓他們找出優(yōu)美詞語并用橫線劃出來,最后再要求他們摘抄在本子上。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詞句的習慣,還能讓他們收獲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那么在以后的寫作文的過程中,就能把作文寫得生動有趣。
三、作文自我修改的重要性
以往“學生寫——老師改——學生看”的作文訓練模式,缺少主動,疏于互動,取得的效果有限。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作文教學時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教給學生修改習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善于修改作文。并在修改習作的訓練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自改作文的習慣,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1.面批面評。在學生寫完作文時,當面批示,在遇到學生表達不夠完美的地方,即時啟發(fā)學生自我修改,雖然費時費力,但效果明顯,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當學生的面批改作文時可采用兩種方法:①一對一,即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可以對某一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毛病——大至篇章結構,小到詞句標點全面進行診治,在批改中師生可以直接對話,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原始動機,批改就可以更有針對性,更為恰當;②一對幾,即一個教師對幾個學生,事先把全體學生寫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毛病進行分類,然后分批集中進行批改。
2.自寫自改。要求學生寫作文時完成后自己即時修改,在批改欄內(nèi)寫出修改的理由,以此引發(fā)學生深思,使之知其所以然,讓學生有效地避免了犯同類失誤。
3.互批互改。讓學生自己尋找合作伙伴,互批互改,并備注批改說明和簡要評語,把作文的修改權讓給學生。這種方法有新鮮感,易于吸引學生注意。這時我們要加以檢查指導,則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審慎態(tài)度,從而進一步深化了撰寫和自改作文的技能。
4.揣摩深究。作文的學習要注重循序漸進,再說文章貴在“精煉”。為此,我常要求學生同一篇作文要多次修改,反復揣摩,集體探討,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審題立意、篇幅構思、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反復推敲的習慣。
5.改后謄寫。在修改完作文后,要求學生把修改好了的文章,再一次進行謄寫,并要求學生多讀幾遍記下來。
參考文獻:
[1]楊樹芳.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
[2]秦訓剛,宴渝生.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張貴新,侯國范.新課程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小學語文[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