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驥
摘 要:如何讓青年教師快速勝任工作,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技能,為他們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奠定基礎,配備好的指導教師往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筆者回顧自己的從教經(jīng)歷,結合幫助和指導多名年輕教師的親身感受,總結出“依案施教”這種可以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依案施教;備課;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4-0055-02
“依案施教”是指教師依據(jù)課前設計、編寫好的教案去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梢岳斫鉃椤皞湔n”和“上課”,這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但筆者認為其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此,尤其是對于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來說。作為指導教師,我根據(jù)日常教學工作對青年教師的基本要求,結合他們的自身特點,針對他們發(fā)展和成長的不同階段和情況,以“依案施教”為主線,提出不一樣的要求,幫助他們快速成長和發(fā)展。根據(jù)側重點不同“依案施教”會有以下三種要求。
一、“依案施教”要求之——會用別人的教案依案施教
這一要求主要側重于培養(yǎng)青年教師對于多種教學資源的接受、理解、整合和運用的能力。這里提到的“別人的教案”根據(jù)其完整程度和來源不同有兩類。具體做法如下:
1.聽課后能“依案施教”上“模仿課”
“聽課”是學校規(guī)定年輕教師必須完成的任務之一,無論是“年度考評”還是“青藍工程”等各種考核都把聽課作為重要內容和指標來評價??梢姟奥犝n”是可以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積累教學經(jīng)驗的有效途徑。青年教師聽課的對象不僅可以是自己的指導教師或其他有經(jīng)驗的教師,也可以是其他青年教師;聽課的形式可以是隨堂聽課,也可以聽各種級別的公開課、評優(yōu)課以及教研活動中的研討課等。但不論是何種形式的聽課,其最終的目的都是“聽為己用”,青年教師要將聽課所得轉化為自身的教學儲備。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聽過的課,青年教師會模仿著在自己的課堂上完成相似的教學,即會上“模仿課”。這也是“依案施教”對指導的青年教師在教學上的最低要求之一。雖然是最低要求,但對于青年教師來說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所謂“看人挑擔不吃力”,雖然“模仿課”的教學設計和教案是別人的、現(xiàn)成的,可以拿來就用,教學過程也已完整地呈現(xiàn)給他們了,但很多因素及生成性的問題會讓青年教師在上模仿課時感到困難或疑惑。比如:教學中的技能示范會反映青年教師是否具有扎實、全面的體育技能能力;教學過程中場地器材的選擇與布置、隊列隊形的組織與調動可以看出青年教師能否根據(jù)現(xiàn)有的場地器材提前做好預設與安排;各項練習次數(shù)的要求和教學時間的把控則需要青年教師關注課中學生實際的練習狀況,并能及時進行調整等。諸多影響教學活動的因素會使很多青年教師感覺到“上‘模仿課其實并不那么容易!”當然也正因為如此,讓青年教師在聽課后“依案施教”模仿上課會對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有很大幫助。
其實,要求青年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把聽課的內容“依葫蘆畫瓢”地移植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也是幫助他們快速適應教學工作的好方法。對于初為人師的他們來說,如何上課是他們最應了解和熟悉的內容。通過上“模仿課”,青年教師很快會知道一節(jié)體育課的基本結構,以免初登講臺的他們會因為緊張或時間不夠而忘記熱身或放松環(huán)節(jié)等諸如此類的情況出現(xiàn)。給他們一個較為成熟的教學設計和教案,讓他們在看完其他教師的現(xiàn)場教學后,通過自己的記憶和消化,模仿著進行教學,可以讓他們快速適應課堂教學,并對他們形成正確的教學態(tài)度、觀念、行為、習慣起到良好的幫助和引導作用。
2.會用現(xiàn)代化教學資源整合成教案“依案施教”
當今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已離不開網(wǎng)絡,很多地區(qū)、學校也為教師配備了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讓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找到各種各樣的教學設計、教案、微課、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青年教師在使用網(wǎng)絡方面是有其優(yōu)勢的,如何將這一優(yōu)勢變成他們成長的助推器,是值得指導教師思考的問題。我會要求青年教師按照指定的課題上網(wǎng)搜索相關教學視頻和好的教學設計、教案等資源,并且“依案施教”。
他們的第一步是上網(wǎng)搜索。很多青年教師會覺得這樣很輕松、很省事,但當他們親身去做了以后便會知道其實這并不容易。原因是網(wǎng)絡上的很多教學設計、教案、視頻等資源都有其特殊性,有的過于簡單和粗制濫造,無法真正付諸于實際教學;有的個性化明顯,對于場地、器材、設備的要求很高,教學設計不易“復制和拷貝”;有的教學設計和教案描述過于簡單,青年教師不易理解,更別談模仿了,所以真正能夠拿來就用的資源其實并不是很多?!笆裁从杏?,什么可用,什么無用”是需要他們依據(jù)自己有限的教學經(jīng)歷和感受去辨別和篩選的。其實這也就是對他們起到鍛煉的價值所在,因為在搜索資源的過程中他們已經(jīng)帶著明確的目的看了很多、想了很多。接下來就開始考查他們的個人能力了。
第二步,青年教師需要對自己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到的教學設計、教案、視頻等相關資源進行加工、整合和個性化處理,找出其中有關聯(lián)或可關聯(lián)的內容、片斷、方法(如各種各樣的熱身活動、放松活動方法,發(fā)展不同身體素質的游戲,各種教學組織的隊形及調動方法等)。他們要根據(jù)自己的思考與判斷,進行修改、組合、串聯(lián)(例如根據(jù)教材涉及到的器材選擇游戲,針對教材特點設計素質練習等),然后設計出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設計或教案(我戲稱之為“網(wǎng)絡教案”和“網(wǎng)絡設計”)。如果這么做下來,這些青年教師一節(jié)課的準備過程中無論是時間還是閱讀的信息量,都要遠遠大于一節(jié)正常備課的量,無形中他們對于課的思考也增加了很多。
第三步,是要求他們根據(jù)設計好的“網(wǎng)絡教案”或“網(wǎng)絡設計”去“依案施教”。這是讓青年教師體驗“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最好方法。由于受到教學經(jīng)驗、教學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想象他們在將自己通過網(wǎng)絡搜索得來的設計、教案付諸于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困難,當然也會有許多靈感、火花。譬如,設計的游戲由于組織方法欠妥、規(guī)則制定不詳或方法介紹不清等原因導致準備時間過長甚至無法實施和結束;再如,辛苦編好的一套徒手操或器械操由于動作復雜、不易模仿或示范面、示范位置選擇不當導致學生不能集體模仿或跟做等。而所有這些體驗是他們在聽課或上“模仿課”時所無法獲得和感受到的。此時,作為指導教師就應該“趁熱打鐵”,及時與他們進行交流,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他們該如何改進,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幫助他們學會調整心態(tài)和情緒,幫助和引領他們成長。
二、“依案施教”要求之——獨立設計創(chuàng)編教案依案施教”
在這里“依案施教”側重于對青年教師在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
我們都知道教學計劃有學年、學期和單元計劃之分。青年教師由于教學經(jīng)歷有限,教學經(jīng)驗不足,如果要求他們準確把握、合理安排每學年、每學期、每單元的教學計劃,可能要求稍高了些。所以要求他們能“依案施教”可能更為合理一些,即“能夠獨立進行備課,并能根據(jù)自己設計的教案組織課堂教學”??梢苑纸鉃椤耙腊?施教”,也就是“獨立備課+依案上課”。雖然這是對中小學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但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卻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在每一學期的體育課教學中,涉及到的教材內容可能有4~5項甚至更多。而且每一個教材的教案也會因年級、學期和教學進度的不同在教學目標、重難點等方面有所側重。所以獨立設計和編寫教案是需要青年教師靜下心來去慢慢學習、摸索和積累的。當然,如果青年教師能夠堅持多聽課、多上模仿課,再結合指導教師的指點多看教案,獨立設計出優(yōu)秀的教案也不是什么難事。
當青年教師能夠獨立完成教案的設計和編寫,說明他對教學過程已經(jīng)成竹于胸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自己的教學設計付諸于實踐,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來驗證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選擇的游戲能否操作,安排的練習是否合適,預設的練習次數(shù)、強度是否合理等,力求讓自己的教案可行、可依。有了“可依”的教案,另外通過不斷地上模仿課和教各種教材,讓自己真正做到能夠“依案施教”。并以此為起點,在“依案施教”的過程中積累教學經(jīng)驗,最終實現(xiàn)由年青教師向成熟教師的蛻變。
三、“依案施教”要求之——能幫助他人依案施教
這一要求應該在青年教師能夠達到前兩個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來,主要側重于“正確判斷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的合理性”“追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處理生成性問題的科學性”等較高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當青年教師已經(jīng)能夠正確處理教材,獨立完成教學設計,并熟練運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后,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教學能力。例如他們會對其他教師的教學設計做出自己的評價,發(fā)現(xiàn)教案中存在的問題會有自己的判斷,并能正確地表達出來,給其他教師提供改進建議。
如果再去聽課就不會只停留在“對著教案看課”和“記錄教學流程”這樣的初級水平。他們會關注到課堂教學中諸如“教學組織是否合理”“前后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是否得當”“講解示范是否規(guī)范準確”“場地器材的選擇與布置是否科學”之類的細節(jié)問題,并能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覺做出相應的判斷和評價。由被動性的“接受式聽課”轉變成主動性的“關注式聽課”。在聽課后,能夠形成自己的評課意見,并能就課中存在的問題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改進建議,起到幫助其他教師“依案施教”的作用。并能將自己聽課的感受與想法和其他教師的意見加以整合,形成正確的觀點,轉化成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在今后的教學為己所用。
綜上所述,“依案施教”是指導教師在指導青年教師的工作中,以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為抓手,針對青年教師在備課、上課、評課等多項教學能力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目的進行培養(yǎng)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