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玲
摘要: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yǎng)年輕一代的根本途徑。針對現(xiàn)階段的一些教學觀念,本文從人文教育方面闡述教學的真正目的,分析了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結(jié)合課本和實例,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教育目的 生命教育
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經(jīng)說道:“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苯逃袚虝陀说碾p重任務,作為技工院校中文化理論學科的語文教學更是不能忽略這一點。語文教學不僅有著“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還應該包含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生命意識、生存價值的思索、理解與尊重。所以如何改變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人文教育的無生命狀態(tài),就成了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方向。作為一名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師,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滲透生命教育。
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樹人”明確為現(xiàn)代教育的根本任務?!傲⒌聵淙恕奔匆缘聻橄龋暗隆奔扔袀€人的“德”,也有國家和社會的“德”,“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它們相互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傲⒌聵淙恕币蠼逃聵I(yè)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更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中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貫徹生命的教育
筆者所在學校的語文課程是根據(jù)廣東省技工院校教材《語文》所編排的,所選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jīng)過編者周全考慮篩選出來的經(jīng)典作品。40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編織成了一個多彩的世界,課本中設(shè)計的“研讀探究”“心靈感悟”等學習欄目,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與文章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對話,從而不斷思考、探索,并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每一次實實在在的調(diào)查或辯論,既是思想的碰撞,亦有利于把語文素養(yǎng)與學生的生活情趣有機結(jié)合起來,學生在叩問生命意義的同時,知識也獲得了極大的豐富,職業(yè)能力也在逐漸提升。
二、建立健全的人格
從課本第一單元開始,就走進了一個個鮮活的靈魂,感受到高尚人格的魅力,體會到人格鍛造的艱巨。比如白巖松的《人格是最高的學位》,詳細介紹了世紀老人冰心的博愛、季羨林先生為素未謀面的新生看包等事件。這些生活中真實的故事,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兩位老人的人格魅力。接下來的授課中,筆者還介紹了藥家鑫案和復旦投毒案,通過這些當今社會中學生所犯案的例子,讓學生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明白在求學的道路上不應過分追求學位而忽視人格的培養(yǎng)。而在周國平先生寫的《人的高貴在于靈魂》這篇課文中,學生也對生存的目的、生命的價值有了更深的思考,高貴與金錢、地位無關(guān),有志氣、有骨氣、有尊嚴、有愛心才能成為高貴的人。在當今的物質(zhì)世界中,青年應該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思想和行動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推廣到全社會。
三、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巴爾扎克說過:“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于強者是筆財富?!钡谏钪校芏鄬W生因為處處抱著“占有”、純功利的態(tài)度,急于得到結(jié)果,往往會變得不堪重負,因自己“占有”得不夠多而產(chǎn)生挫敗感。挫敗感的累積會讓人迷失自我,喪失對生活積極的態(tài)度,不再追求遠大的理想,變得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甚至會自我放棄。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建立一種積極、開放、現(xiàn)實、辯證、通達的人生態(tài)度。例如,在《我與地壇》這篇課文中,品讀身殘志堅的史鐵生如何在輪椅上搖出了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學習他如何在困境中重拾自信,用堅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并在有限的生命里書寫傳奇。還有在《邂逅霍金》這篇課文中,史蒂芬·霍金與病魔抗爭,獻身科學,他的成功不僅僅是他非凡的科學成就,更值得大家稱道的是他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對人生的無比自信,這就是一個時代的偉人、人生的斗士。筆者在授課中還介紹了像霍金一樣有才華的殘疾人,比如尼克·胡哲、張海迪、邰麗華、劉偉等等,讓學生明白只有戰(zhàn)勝了挫折,歷經(jīng)了人生的磨煉后,才能獲得人生價值的升華,才能領(lǐng)悟到“陽光總在風雨后”“吹盡黃沙始見金”的真諦。
四、感悟生命的價值
古今中外,有太多的人用行動書寫著“心懷蒼生,大愛無疆”,展現(xiàn)“情”當中的最高境界——超越血緣、地域,愛得博大、深沉。如畢淑敏的《世界上最緩慢的微笑》,在5·12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以后,她深入重災區(qū),讓大家感受到了人間的大愛。雖然課文只是了解了一隅,卻為學生拉開了大愛興邦的畫軸。通過與作者的對話,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對災區(qū)孩子的憐愛之心。他們化感動為行動,在生活中盡自己所能,關(guān)愛他人。筆者進一步介紹了“賣炭翁”陸松芳、“最美司機”吳斌的故事和佛山“小悅悅事件”,通過強烈的對比,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因奉獻愛而充滿生命的尊嚴和價值,也學會了如何在以后的生活中告別冷漠,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書本弘揚了珍愛生命、助人為樂和奉獻愛心的美德,而學生們從中體悟到了生命的價值。
五、培養(yǎng)崇高的理想
學生們進入技校學習,心懷對職業(yè)的期盼與憧憬,思考著該如何在職場中精彩地展示自我、實現(xiàn)個人價值。美國的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第三封信《天堂與地獄比鄰》,讓學生讀到了一個功成名就的企業(yè)家是如何看待勞動、看待職業(yè),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的。這篇課文讓學生思考在面對工作時,是該開心快樂,還是愁眉苦臉?又或者是羨慕別人的成功,抱怨自己的不幸?余秋雨的散文《信客》,介紹了一份極其普通的工作所展示的獨到和精準。信客是無數(shù)勞動者中普通的一員,雖然現(xiàn)在這一職業(yè)已經(jīng)消失,但信客的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等美德卻深深地銘刻在我們心里?!缎趴汀方逃思磳⒆呦蛏鐣膶W生應該如何培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中干出不平凡的工作,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還有數(shù)控專家李斌、金牌工人許振超、快遞哥竇立國等等,能讓學生從心底去敬重這些人,學習他們的工作態(tài)度,了解到只有對工作報以熱情才可以收獲快樂。這樣將來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才能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
六、陶冶高尚的情操
如何引導學生開啟心靈,跟隨課本里的作家一起去觸摸大自然的靈魂,聆聽他們對大自然的感悟,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山川河流的壯麗、春華秋實的美好,一直是筆者努力探索的方向。在講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筆者向?qū)W生分析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讓學生們明白這篇課文是如何做到表面寫荷塘月色的美景,實際要表達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憂愁。朱自清借景消愁,在他心里纏繞的是憂國憂民的崇高感情。語文學科的特點,就是通過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潛移默化,來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的覺悟。
生命的教育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無常,珍惜自己,關(guān)懷別人;讓學生弘揚生命的光輝,樂于助人;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感恩惜福,愛護大自然;讓學生珍惜生命的價值,樂觀進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在于此,“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作者單位:梅州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