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森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已經(jīng)進入了課堂,它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化說教為感知,化抽象為具體。運用文字、聲音、動畫等,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 生物學教學 興趣 觀察 分析能力 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184-02
教學方法的新穎性、趣味性是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信息技術可以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客觀事物現(xiàn)象,它的生動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同時,作用于學生的視聽器官,能夠有效地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生物學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從五個方面談一下體會。
一、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生物學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境中接受知識??梢岳脤W生的好奇心,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因此,通過一定的方法和途徑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生物學教學,可以把抽象的內容,變成具體的內容,使學生容易理解,便于記憶。例如,在學習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章第三節(jié)輸送血液的泵—心臟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心臟的結構和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人的心臟的結構,讓學生清晰地看到了心臟的四個腔、四個腔壁的厚薄、心房與心室間、心室與動脈間的瓣膜以及與各腔相連的血管名稱,心臟收縮和舒張的動畫,學生理解了心臟的工作原理。然后,將人的血液循環(huán)路線圖展現(xiàn)給學生,學生認真觀看,積極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生物學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一節(jié),講述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時,不先指出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條件,而是向學生指出:種子在貯存的時候并不萌發(fā),在播種到田地里,它就萌發(fā)了,這說明種子萌發(fā)需要一定的條件。那么, 種子萌發(fā)需要哪些條件呢?(明確目的)。然后,運用信息技術展示給學生看,同時跟學生交談,把觀察的結果逐步地寫在黑板上(進行記錄),最后跟學生討論和交流,達成共識(資料的處理),讓學生自己得出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條件:自身條件是胚是活的、結構完整且度過休眠期;外界條件是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四、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生物學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分析能力。資料分析主要是給學生提供圖文資料,讓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例如,在學習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章第一節(jié)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時,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資料分析,應用信息技術,將人的營養(yǎng)始終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的畫面展現(xiàn)給學生看,引導學生分析,認同人類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五、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生物學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進一步探究能力。進一步探究旨在鼓勵學生進行擴展性的探究和實踐。例如,在學習了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以后,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在此基礎上,結合課后練習第4題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葉綠素的形成是否與光有關?[提出問題]光是形成葉綠素的條件嗎?[作出假設]光是形成葉綠素的條件。[制定計劃] 展示畫面,準備韭黃和韭菜。[實施計劃]學生先將韭黃和韭菜進行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顏色的不同,然后看到長勢完全相同的兩盆韭黃,一盆放在光下,另一盆放在暗處,一段時間以后,觀察兩盆韭黃顏色的變化:放在光下的那盆韭黃顏色變成綠色,放在暗處的那盆韭黃顏色沒有變化。[得出結論]光是形成葉綠素的條件。[表達和交流]韭黃和韭菜的培植條件只有遮光和不遮光的不同,葉綠素的形成與光有關。以上整個探究過程,簡單明了,培養(yǎng)了學生的進一步探究能力。
總之,按照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來組織開展了教育教學活動,課堂教學堅持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應用信息技術進行了生物學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了“教師引在前,講在后;學生想在前,聽在后”。通過以上五條途徑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富有了個性化,所有的學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