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功群+艾華
[摘 要]針對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必須正視學科館員能力不足、學科用戶認知欠缺等不利因素,構建錯位發(fā)展戰(zhàn)略,組建學科服務團隊,以整體優(yōu)勢拓展學科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以徐州工程學院圖書館為例,構建基礎層、核心層、拓展層三級學科服務團隊模式開展深層次、多維度的學科服務。同時文章也提出學科服務團隊服務過程中需要規(guī)避群體思維和社會惰性等問題。通過多層次學科服務團隊的構建和學科服務的開展,為新建本科院校學科服務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學科服務;學科服務團隊;嵌入式教學;群體思維;社會惰性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7)01-0074-04
隨著信息環(huán)境和學術交流模式的不斷演變,讀者對圖書館在資源、服務、平臺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深層化,傳統(tǒng)的以資源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弊端盡顯,為此,構建并實施以學科服務為主線的新型服務模式,已經成為當今學術科研環(huán)境及滿足用戶深層次、多維度、個性化需求的關鍵選擇。
目前,學科服務(或學科館員服務)正在“985”“211”等重點高校以及中科院等重點研究單位如火如荼地開展,各種理論與實踐探索也在證明學科服務屬于高端服務,而作為一般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只能是學科服務的看客,在諸如知網、萬方等知名學術網站檢索新建本科院校學科服務的學術研究成果也寥若晨星。在可見的新建本科院校學科服務的理論研究中,大多完全照搬重點高校的服務模式,服務重心科研化,服務對象個人化,服務內容流于形式,似乎也在印證新建本科院校的土壤不適合學科服務的有機生長。然而近年來新建本科院校也在學科服務的大潮中不斷拓展發(fā)展空間,在不同的層面創(chuàng)建適合本校實際需求的特色服務。新建本科院校在學科服務上要立足本校實際,克服人員、資源的不足,走錯位發(fā)展道路,以學科團隊的凝練和團隊服務的模式,開拓新建本科院校學科服務。
1 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組建學科服務團隊的必要性
學科服務作為新興的服務,把文獻資源、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整合起來,主動融入教學、科研過程中,展現(xiàn)圖書館的作用和活力。學科服務最核心的因素的是學科館員,對于用戶而言,學科館員應該是“全科醫(yī)生”,在為其提供服務時應該無所不能[1]。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館員的學歷、職稱結構層次較低,專業(yè)技能及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缺乏,知識和技能滿足不了這種“近乎苛刻”的學科服務要求,學科服務也只能停留在學院聯(lián)絡、講座培訓等低層次服務上,無法融入教學科研過程。學科館員的學科專業(yè)知識欠缺,很難與學科用戶形成良好互動,不能激發(fā)學科用戶的信息需求。因此,單靠學科館員單打獨斗或者某個點的靈光閃現(xiàn),不能做好學科服務。組建學科服務團隊,加強學科館員隊伍及其團隊化建設是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唯一出路。學科館員團隊化建設是學科服務的重點。團隊合作是團隊成員的一種戰(zhàn)略實施和行為選擇的有機過程,它通過在背景、認知和行為等相互獨立的個體成員之間進行協(xié)調和整合,確保團隊的和諧運行,從而實現(xiàn)團隊的共同目標[2]。
2 新建本科院校學科服務團隊創(chuàng)建的組織模式
國內外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先行者在踐行學科服務的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優(yōu)秀的實踐案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然而,對于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而言,由于文獻資源、人力和技術資源的欠缺,加上學校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的特殊性、教學為主的客觀性,促使圖書館不能脫離實際,盲目照搬優(yōu)秀案例,唯有結合學校和圖書館的實際條件,有針對性地借鑒已有的方式方法,漸進式地探索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的做法和經驗,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徐州工程學院是2002年組建的本科院校,圖書館于2007年開始嘗試學科聯(lián)系人制度,針對14個二級學院設置相應的學科聯(lián)系人,在學科服務的探索中,針對不同層級的需求,以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實際情況出發(fā),分層組建學科服務團隊,探索圍繞學校辦學目標的漸進式、分層多階的學科服務模式。
2.1 基礎層:資源建設服務團隊
資源是學科服務的基礎,改變過去單純的文獻采訪模式,按照學科設置,組建以具有較強學科背景的學科館員、學院學科帶頭人和教學秘書為核心的學科資源建設團隊。新建本科院校多由地方性專科院校合并組建而成,合并之初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面臨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圖書館評估的最主要指標就是生均圖書冊數(shù)和年均進書量,為此很多學校都采取增加復本,保量不保質的填補式和突擊性采購,忽略了資源建設科學規(guī)律。為了既保證評估指標的達標,又確保采購圖書適合學科建設需要,徐州工程學院圖書館組建資源建設服務團隊,突出學科資源建設與學科服務的一體化。通過深入學院及網絡調查的方式,詳細了解14個二級學院的學科設置,鎖定院系的重點讀者,并建立教師檔案。以館藏資源與利用為切入點,定期組織團隊成員開展學科資源建設規(guī)劃的研討,對學科資源的采選及利用進行分析評估,并以此為基礎調整采選策略[4]。以綱目采購和教師現(xiàn)場采選為主,學科館員個性化網絡采選、讀者薦購等方式推動學科資源建設。年終時對學科資源建設工作開展評估,對年度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
2.2 核心層:嵌入式信息素養(yǎng)教育團隊
新建本科院校多以培養(yǎng)專業(yè)化、應用型人才為培養(yǎng)目標,教學是學校的中心任務和生命線,教學內容除了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更加注重實踐教學。成立嵌入式教學學科服務團隊,在理論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深度嵌入,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將檢索技能、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融入專業(yè)課程教學體系。由學科館員與教師共同協(xié)商教學內容和實踐案例,以教學大綱和歷年畢業(yè)設計題目為檢索點和教學案例,詳細剖析案例中的顯性和隱性知識,深度挖掘各種資源的使用技巧?!扼w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主講教師李教授非常重視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主動聯(lián)系圖書館要求開展聯(lián)合教學。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團隊接到任務后,選派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學科館員跟蹤李教授課程,并與他多次溝通,商定教學內容。李教授在16個學時的教學計劃中分配給信息素質教育環(huán)節(jié)4個課時。嵌入式教學團隊成員多次研討4課時的教學內容,并一起制作教學大綱和教學課件,在大綱和教學課件制作過程中多次與李教授交流探討,完善教學內容,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和任務,保障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順利實施(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見表1)。通過教學團隊的精心準備和組織教學,教學效果得到李教授和全體學生的一致好評。該課程已經連續(xù)開展了兩個學期,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課件已經成為《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有機組成部分。信息檢索嵌入專業(yè)課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既有助于專業(yè)知識的掌握,也提升學生信息檢索和培養(yǎng)學生基于資源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與《體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的破冰合作,擴大了嵌入式信息素質教育與專業(yè)課教學融合的良好口碑,圖書館在專業(yè)課教學中的作用逐漸得到認可,為進一步全面拓展嵌入式教學提供示范引領作用。目前外語學院的《外語論文寫作方法》、人文學院的《檔案學》、食品學院的《食品添加劑》等課程都主動與圖書館嵌入式教學團隊合作開展教學探索。2.3 拓展層:科研服務團隊
學科建設是學校發(fā)展的核心,加強科研能力建設是學科建設的根本途徑。新建本科院校在科研的整體實力上無法與研究型高校相比,每年申請、獲批的高層次項目較少。圖書館在此基礎上組建動態(tài)可靈活組配的科研服務團隊,面向具體任務集中優(yōu)勢力量解決重難點問題。在申請高水平課題時,通過文獻計量學方法,利用學術分析工具、文獻處理工具等分析學科熱點、學術研究趨勢,幫助科研團隊撰寫申報材料;在科研課題審批后,整合各學科服務團隊中的核心力量,根據(jù)項目的學科性質、用戶的需求和特點,組建針對具體課題的服務團隊,制定科學有效的學科服務方案,定期開展文獻調研,跟蹤國內外研究進展,提供動態(tài)簡報。另外通過講座等形式介紹如何檢索高水平、前沿的學術文獻;講解NoteExpress或者Endnote文獻管理工具使用;開展課題跟蹤、文獻保障,展開基于文獻整合的知識服務。
3 學科服務團隊組建應注意的問題
學科服務團隊首先是一個為了共同的價值觀組建的團隊。團隊的核心是凝聚力,團隊合作的目標是利用群體智慧提高整體的應變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團隊對于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共享。雖然團隊合作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在實際的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3.1 不搞百花齊放,但求一枝獨秀
以往的咨詢服務只是簡單的根據(jù)教師需求提供文獻檢索服務,而學科服務是精準服務、知識服務,對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圖書館來說是全新的、充滿挑戰(zhàn)的服務,在服務的層次、內容上不能盲目地貪大求全,要整合全館力量,組建學科化服務團隊,全過程嵌入,協(xié)同化完成整體工作[5]。因為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專業(yè)人員的匱乏,所以不能以學科組成科研團隊,而只能以項目組成服務團隊,選準1—2個高層次項目,嵌入教學科研全過程,做項目的參與者、合作者,而不僅僅是文獻的提供者。通過精心組織,團隊合作,做好1—2個項目,贏得合作者的認可,才有利于進一步的開拓業(yè)務。
3.2 避免群體思維和個人主導[6]
在團隊合作中,往往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群體思維,即個別學科館員在探討服務的過程中有自己的獨特想法,但是為了避免爭論而選擇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或者遵從團隊領導的意愿。二是學科服務團隊的負責人可能會主導整個合作進程。對于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來說,這種現(xiàn)象極容易出現(xiàn),由于圖書館人員的學歷和知識層次存在較大差異,團隊的組長可能因為服務能力、學科知識背景、學歷層次較高等原因,在學科服務團隊中容易起主導作用而忽略群體優(yōu)勢。學科服務過程中必須更好地融合個體學科館員的差異和認知偏好,使學科館員的個體智力充分地融會成學科服務團隊的共享知識,提升學科服務團隊共同思考、解決學科知識服務問題的協(xié)同能力。對于新建本科院校來說,學科服務是全新的服務拓展,具有個性化、獨特性,沒有可以照搬的經驗,服務的模式只有靠全體成員不斷地摸索,服務的能力只有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得以加強。
3.3 警惕社會惰性
所謂社會惰性,簡單地說就是團隊成員的平均貢獻率會隨著參與人數(shù)的增加而減少。在學科團隊服務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有些成員過于依賴他人,而非齊心協(xié)力地做貢獻,從而出現(xiàn)社會惰性,一些團隊成員會認為他人會出力,個人的積極性和效率會下降。所以學科團隊合作要確定所有成員都要共同承擔責任,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科用戶的信息需求是學科服務團隊建設要達到的一個總體目標,要實現(xiàn)這一總目標,必須制定團隊每一個階段的子目標,是總目標具體化[7]。通過工作性質確定個人分工,明確每一個學科館員在學科服務中的角色和職責,相互協(xié)調、相互配合,使之成為群體優(yōu)勢。
3.4 激勵和評估雙管齊下
從我國開展學科服務的圖書館來看,只有極少數(shù)的圖書館實施了激勵和評估機制,學科服務團隊成員沒有因為工作的專業(yè)性、特殊性和高知識含量而得到相應的待遇激勵,積極參與和創(chuàng)新學科服務方式的能動性不足。學科服務是不同于一般咨詢服務的深層次服務,是一種高附加值的服務,需要學科館員傾注大量的熱情和精力,所以對富有成效的學科服務實施激勵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保證學科服務團隊的內驅力,促進學科館員團隊內部的公平競爭和服務能力的提升,保證學科服務的效果,對學科服務團隊實施考核評估尤為重要。圖書館要建立一套用戶主導的側重于效果的動態(tài)考核評價機制和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以用戶評價來激發(fā)學科館員的創(chuàng)造力和知識潛能[8]。
4 結 語
近年來,高校圖書館在學科服務的研究、實施、模型構建、效果評估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學科服務也由單純的理論探究向務實的具體實踐發(fā)展,新建本科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群體,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在支撐學校學科建設、科研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還處于實踐探索階段,學科服務的內外部環(huán)境、需求動力、用戶的認知程度、學科館員能力等都給學科服務的實踐帶來許多問題。但是新建本科院校有后發(fā)優(yōu)勢,有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在“單兵作戰(zhàn)”的學科服務瓶頸凸顯、內外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環(huán)境下,新建本科院校應該果斷地組建學科服務團隊,以應對學科館員能力不足的問題。因校制宜地制定學科服務方案,不斷尋求在理論和實踐上對學科服務瓶頸的突破,利用學科服務團隊的整體優(yōu)勢推動新建本科院校學科服務走向深入,體現(xiàn)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宋姬芳.學科館員學科知識服務能力的建構與實證[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3):68—76.
[2]張桂平知識型團隊內隱合作的驅動因素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18):100—102,35.
[3]郭 晶,余曉蔚.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案例精選[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1—2.
[4]鐘建法 韓麗風.學科資源建設與學科服務一體化發(fā)展模式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2):56—60.
[5]劉媛筠.學科化信息服務團隊建設及服務效果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3(6):61—64.
[6]斯蒂芬·A.畢比.小團隊溝通原則與實踐[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5:18—20.
[7]萬文娟.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團隊建設問題與策略分析[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5(2):63—69.
[8]宋生艷.嵌入式學科服務的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山西大學商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3(11):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