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繁重的課程和巨大的學習壓力,因此給物理課程分配的課時就極其有限。物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有限的課時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只有最大程度地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才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分析當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教學設計
所謂教學設計,主要指的就是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即老師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在教學中根據教學設計的內容來進行教學,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知識點、學生的學習難點、應對教學難點的措施、演示文稿PPT、教學方法、主要的教學工具、教學時間的分配與管理、師生互動內容和互動時間、提問環(huán)節(jié)、課后評估、總結等內容。高中物理是學生的難點,很多學生在物理課程上都覺得聽不懂,在課后練習時又覺得時間不夠。這不能歸咎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差,只有老師想辦法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有限的課時內盡可能多的教授學生相關知識。進行教學設計是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老師進行教學設計也就顯得很有必要。本文根據筆者豐富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一、老師鉆研教材,并根據教材備課
高中物理涉及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物理學科很容易成為他們的弱項,出現偏科的現象。而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面臨繁重的課程,他們無暇再去補習物理基礎。因此補習學生的物理基礎和進行物理知識的教學就都只能在課堂上進行。很多老師認為這二者無法兼顧,但實際上,只需要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教材的內容做到十分熟悉,知悉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細節(jié),那么在教學中,老師就能夠做到有備無患,課堂完全在老師的掌握當中,當涉及較為簡單的知識時,老師不能略講,而是要考慮到物理基礎較差的學生,對于簡單的內容也要引起重視。很多老師認為自己的知識量在教學中已經足夠,但卻忽略了一點,即教材經常在變化,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這些變化都在教材中得以體現,如果老師不重視自己對教材的學習和掌握,很有可能在教學中出錯。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自己要能夠學習教材的內容,把教材內容“吃透”。
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tài),因材施教
教材設計的主要內容就是設計教學內容,即是對教學計劃進行編排。要使得教學設計能夠有效、實用,老師就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充分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教學設計。所謂因材施教,簡單來講就是老師知道學生的水平,再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來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當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幾乎是必經之路。首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的辦法主要是兩個,一是通過學生提交的作業(yè)來進行判斷,但也不排除學生做作業(yè)時不認真找人代寫的現象,因此根據作業(yè)來判斷只能作為一個參考信息。二是老師與學生溝通,老師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在老師面前敢于發(fā)言,他們在什么地方不懂,什么內容掌握得較好,也就都會向老師說。通過這兩種方法,也就能夠導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其次,老師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之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設計。比如針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每天提供一道較難的題目進行思考練習,這道難題并不一定要學生解出來,但可以促進他們思考。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而言,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正和解題技巧的指導。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來說,高中物理知識雖然較難,但學生只要認真學習,總是能夠掌握的,學生成績較差,大多是因為自身不愛學習,因此要多溝通、鼓勵。
三、設置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和相關問題,加強課堂互動
當前高中物理老師在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都表示學生學習了相關知識后不再去鞏固,老師也不知道學生學得怎么樣。其實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關鍵在于老師身上,學生在高中階段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除非他們對物理有極高的興趣,否則大多數不會在課余時間復習老師課堂講的內容。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之中,除了對知識點進行講解之外,還要設置提問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反饋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高中物理知識總結起來無非就是聲、光、電、熱、力的相關知識,其中力學占有較大比重,是高中物理的重點內容。力學當中,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以及萬有引力定律都是教學重點,以牛頓第一定律為例,牛頓第一定律的概念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老師講解完了之后就可以提問,比如詢問學生在牛頓第一定律之中發(fā)現了什么問題,或者是牛頓第一定律有沒有什么缺陷等。學生就會思考,思考之后,很快就能得出答案,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一個“絕對時空”當中,即不依賴外界而獨自存在的參考系。但事實上,并不存在一個地位獨特的絕對參考系,因此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四、注重課后的反饋信息
一個有效的教學設計應當是靈活的,即教學設計不能一成不變,而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進行修改。修改教學設計的主要的依據就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饋信息。通過課后反饋信息可以清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老師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什么內容掌握得不夠,那就在課后反饋信息當中會得到體現。老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信息知道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再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從而提升教學質量。課后反饋還應該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即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大膽發(fā)言,老師再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酌情調整教學計劃,改變教學方法。因此課后反饋主包括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方法的評價、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這樣的教學是民主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五、總結
高中階段的學生有著繁重的課程內容和巨大的學習壓力,因此在教學中應該盡量給學生減負,在課堂教學之中就應該盡量提升教學質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學到相關知識。本文主要分析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策略。主要內容包括老師鉆研教材進行積極備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因材施教、設置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加強師生互動、注重課后的反饋信息。除了本文所舉的幾個對策之外,還要求高中物理老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做到保持耐心、細心,同時要做到有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