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低年級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以及相應的理解能力,數(shù)學學習一直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解題方法的教學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其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文章分析了低年級學生解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探討了降低學生解題錯誤率的若干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低年級;解題錯誤;錯誤率
解題方法的教學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其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而對于低年級的教師,這類教學是難上加難。難在何處?其一,低年級學生缺乏相應的理解能力,具體表現(xiàn)為知識儲備不夠,低年級學生掌握的字詞還不能支持其理解題目的意思。其二,低年級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還不足。社會的發(fā)展及課程的變化,讓實際應用問題變得復雜難以理解。一些實際問題如果將它直觀、無“巧言”地表現(xiàn)出來,學生是能夠解決的,但是現(xiàn)在的習題往往形式多樣、變化多端,所以,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錯誤。而我們必須找出這些錯誤的原因,并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預防,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一、低年級學生解題中的錯誤原因分析
1.注意力不集中
我們常說學生“粗心”,其實大多是由于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他們的注意力缺乏穩(wěn)定性和分配性。尤其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思考能力還未發(fā)展成熟,稍微一絲的干擾就能影響他們的注意力,而解題過程中,也需要學生關注到題目中的多個對象。
2.思維不積極
教學中,低年級學生在學習知識方面剛起步,就像剛學走路的小孩一樣,一開始很新奇,但是當學會走路了,便不愿自己走了。我們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在解題中,表示不會,但當稍一提醒,便又會了。這其實就是我們說的“不動腦筋”。
(1)缺乏探索新知的積極性。在閱讀教參時,經(jīng)常會看到“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等字樣。然而低年級學生思維主動性不強,特別是在學習一些生活中沒有接觸過的事物時,表現(xiàn)出來的主動性很差。比如,你會算出下面三戶人家5月份的用電量嗎?題目是以一張表格的形式出現(xiàn):
其實,這道題就是考查學生三位數(shù)減法的計算能力,但因添加了實際情境,讓題目有了所謂理解上的價值,增加了難度。學生在第一次碰到這種類型時,大都不去探究題目的含義,而進行無目的的計算。這就產(chǎn)生了練習中的錯誤。
(2)缺乏“訂正”意識?!安粍幽X筋”除了表現(xiàn)在學習新知的情況中,還表現(xiàn)在訂正題目中。訂正,其實目的在于糾正學生對某個知識的錯誤理解或者解題的錯誤方法。低年級學生在這方面的意識比較薄弱,舉個經(jīng)常遇見的例子,比較算式的大小:150+30○120+60,學生寫“<”,老師批改“×”;學生訂正寫“>”,老師又批改“×”;最后學生才會寫上正確答案“=”。整個過程中,學生沒有用老師教的方法,而是像猜謎一樣地猜答案,根本沒有起到“訂正”的作用。
3.知識與技能的不扎實
(1)知識的未掌握。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知識,其實都是一些基礎知識,都是為今后中高年級的學習打基礎的。所以,學習的內容需要熟練掌握。比如,低年級的加減乘除計算,有些學生對兩位數(shù)加減法的口算不熟練,進位退位經(jīng)常忘記;表內乘法出現(xiàn)“二八十八”、“七九三十六”等錯誤,致使除法豎式計算試商等錯誤。
(2)技能的未形成。有時課堂上感覺學生知識掌握挺好的,但是做起練習來,卻是錯誤百出。低年級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比較弱,比如,200厘米=( )米=( )分米,40毫米=( )厘米這類題,考查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進率關系的知識。但是在做這類練習的時候,學生會寫成這樣的答案:200厘米=20米=2分米,40毫米=400厘米。
4.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由于部分學生本身不重視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必要的錯誤。比如,計算時書寫馬虎、字跡潦草,數(shù)字抄寫不清楚、數(shù)據(jù)抄錯、漏題,等等。
二、降低學生解題過程中錯誤率的策略
不管是何種原因造成的解題錯誤,都要找出錯誤的根本,并針對錯誤的原因和范圍,有目的地采取對策。
1.提高學生解題的注意力
(1)明確目標。在練習之前就明確要求。比如,這次練習要做哪些題目,先看清題目要求,可以讀一讀,理清哪些題目比較簡單,哪些題目比較難,可以分時間段來做。這樣,在練習當中,學生就會有目的性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會因為練習當中突然“發(fā)現(xiàn)”的難題而中斷注意力,使練習無法順暢進行。
(2)時間限制。每次練習規(guī)定一定的時間,學生就不會有拖拖拉拉的習慣出現(xiàn),并且讓學生能夠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和速度。
(3)杜絕干擾。當學生在進行練習時,需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解題就是解題,沒有提問,沒有講解,在明確目標之后,沒有任何的雜音打擾學生的練習,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專注于練習。
2.激發(fā)學生解題的興趣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解題方面的興趣呢?首先是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成就感,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成功解決問題之后的喜悅;其次,讓學生學會將一些枯燥的習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體會到做習題也能這么“好玩”;最后,通過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所學所做的知識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
3.鞏固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基礎知識是解題的基礎,它就相當于一幢房子的地基一樣,沒有了這些最基本的知識,解題也就變成了“無米之炊”。所以,學生的基礎知識一定要熟練掌握,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運用上的提高。
(1)讀一讀。低年級學生認字偏少,所以解題時,一定讓學生“讀一讀”。這里的“讀一讀”不是“念”,而是“理解”,養(yǎng)成良好的讀題習慣,可以提高學生解題的速度和正確率。
(2)想一想?!跋胍幌搿?,就是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低年級學生對方法的思考很簡單,即回憶有沒有做過類似的題目,所以,很多時候就會忽略第一點“讀一讀”,就馬上動筆解題了。因此,教師不宜過多布置同類型的練習,而是精選題目,并且學會對比教學,讓學生體會題型間的不同與轉換,促使學生解題時更多地“想一想”。
(3)看一看??词裁??看題目、看過程、看方法、看結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檢查,就是反思?!胺此际侵匾臄?shù)學活動,它是數(shù)學活動的核心動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索行為,是同化、是探索、是發(fā)現(xiàn)、是再創(chuàng)造?!钡湍昙壍膶W生非常缺乏反思的意識,如果培養(yǎng)了好的反思習慣,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相當大的幫助。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就不可能收獲到學習收益。經(jīng)常從這些方面教育學生,但是學生卻并不為之所動。其實,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很受教師和家長的影響。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需要家長和教師持之以恒的鞭策。
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錯誤,找到原因,加以分析,尋求策略,不斷地更新教學的方法,以防患于未然。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效、有動力地學到有價值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席玉春.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策略初探[J].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
[2](蘇聯(lián))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鎮(zhèn)恬莊小學 )
吳春云(1987—),女,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鎮(zhèn)恬莊小學教師,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