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慶利
摘 要: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教育方式與授課手段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學生的教育更加注重提高素質,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漸趨向于互相配合。另外,高中是步入大學的最后一個教育階段,因此,對高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合作能力;對策研究
在高中學習階段,讓每一位學生認識到共同合作的能力在進入大學學習或在社會上工作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班級作為學校最基礎的學習單位,而班主任是整個班級的核心,是班級的管理者與學生學習成長的導向者,要深刻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重中之重。
一、高中班主任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1.合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班級是一個學校實行管理的最基礎的單位,這個單位的核心就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但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與人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式。在具體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與其他人溝通、交流的技巧,鍛煉、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教會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尊重別人,妥善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學會分工,合作完成教師下發(fā)的任務。在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友善地與同伴共同完成生活中與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通過與好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學習成績優(yōu)異學生的學習方法與習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
如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共同協(xié)作是高中班主任在授課過程中應當優(yōu)先考慮的一個問題。如何讓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很好地吸收,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同樣也是目前新課改下需要考慮的問題。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就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無法主動學習、無法全面吸收教師講授的知識的難題。在具體的培養(yǎng)方案中,高中班主任要通過小組的形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共同學習的模式下,分析學生的不同學習習慣,為小組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小組內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帶動成績較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平時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在保證每一個小組學習情況良好的前提下,相關任課教師與小組長進行不定期的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小組內難以解決的難題,這樣高中班主任才能很好地擔任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進而貫徹落實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為社會培養(yǎng)能夠相互協(xié)作、共同進步的全面型人才。
二、高中班主任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問題。班主任的能力集觀察能力、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于一體,在日常的管理中班主任必須要具備以上幾點優(yōu)勢,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級,在班級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班主任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但是一些班主任不具有這種指導能力與溝通能力,缺少對學生合作能力的正確觀察,也缺乏積極有效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其次,班主任的個人魅力也會影響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班主任氣質與學識的高低可以影響到學生的個人學習習慣。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會成為學生的學習楷模,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要嚴格要求自己,保證儀態(tài)端莊。在工作作風上一定要公正,要對學生持平等、公正的態(tài)度,要充滿責任感。
此外,學生層面也存在問題,如學生的合作意識弱、合作能力欠缺、學生對活動的參與度不高等。
三、高中班主任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具體措施
1.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可以有效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對于班主任的工作壓力也有一定的緩解。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相互協(xié)作,互相監(jiān)督,共同提高學習成績。這些工作的前提是教師與學生不定期進行情感交流,減少學生對教師的抵觸心理。班主任大多數(shù)的時間應該投入到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上,只有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才能進一步實現(xiàn)合作能力的提高。做好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是極為重要的,以下是心理輔導策略:
第一,對學生以朋友的身份相待。班主任要擺正自己的態(tài)度,要以自己是班級管理者中一員的身份去管理班級,不能以一個高高在上統(tǒng)治者的角度去管理學生,防止學生出現(xiàn)抵觸心理。教師可以在課下或者日常生活中,以一個朋友的身份邀請學生,分享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一些看法,讓學生不斷地對自己產(chǎn)生好感,盡量獲得學生的信任與認可,然后鼓勵學生談談生活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幫助學生解決這些難題,進一步加強師生關系。
第二,進行與人交往技能的教育。人際交往最主要的就是要學會傾聽,但是更多的時候依然需要實際行動去幫助學生加強掌握交流的技巧,教會學生如何去傾聽、傾訴、溝通,使得學生能夠相互效仿,互相激勵。
2.建立科學的合作機制
約翰遜兄弟曾提到過“社會互賴的結構方式?jīng)Q定著個體的互動方式”,同樣也決定著活動的結構,積極的相互依賴產(chǎn)生個體之間的積極互動,個體之間相互鼓勵彼此進行學習。在實際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要建立小組,使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自覺參與到活動中,定制內心產(chǎn)生積極動力的群體目標。當有了共同的努力目標之后,小組成員才會去互相學習,達到互勉。小組合作機制的建立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首先,班主任要對本班學生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按照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習慣與性格,實現(xiàn)合理分組。當然在實際分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自我選擇分組,班主任不進行任何干涉;如果班主任發(fā)現(xiàn)分組不合理的,則可以適當?shù)貏裾f,保證每一個小組成員之間都能夠分配到學習好的學生,也就是采取“較強幫最弱,最強幫較弱”的方式組成小組,這樣保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好學生主動帶動成績較差的學生,達到共同合作、相互學習的目的。對于高中生來說,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合作學習,不管是個人獨立學習、競爭性學習還是小組合作學習,學習者與指導者都要不恥下問,遇到問題積極與他人交流,在彼此的討論與交流中不斷進步。
3.開展合作活動
大部分學生對班級合作活動比較感興趣,而且愿意參與其中。通過參與各種合作活動,學生不僅可以豐富自己所了解和學習到的知識,而且還能夠提升其團隊合作意識。因此,高中班主任在開展合作活動過程中,要從大方向上來把握,在使學生獲得學習機會的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舉辦一次以大掃除為主題的活動,將班級成員隨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部分的清掃工作,而小組成員的具體工作一般由小組內部自行決定,每個部分的清掃時間為20分鐘,每半個月輪換一次清掃內容,每次都由班主任對他們的清掃結果進行評價并記錄。這樣的合作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而且還能夠提升他們的合作能力,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合作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高中學習階段是學生進入社會或者進入大學前的最后一個階段。因此,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就顯得非常必要,教會學生如何與他人交流、溝通、協(xié)作對學生一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都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班主任要做好自身工作,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鑫,白樹勤.從理念到實踐:“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校研究,2014(6).
[2]彭艷.高中班主任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