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林敏
【摘 要】 目的:探討急診護理路徑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的臨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隨機分組,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急診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搶救效果、住院時間和臨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時間、住院時間、心肌梗死死亡率和復發(fā)率等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1.84%,對照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為79.59%,兩組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過程中應用急診護理路徑不僅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縮短搶救時間,且有助于提高搶救成功率和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 急診護理路徑 急性心肌梗死 急診搶救 應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的危重癥,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導致的,患者發(fā)病期間可出現胸悶、氣短、心律不齊、循環(huán)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癥狀[1]。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有效的搶救措施是確保搶救效果、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為了進一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搶救措施,為了更為深入的研究急診護理路徑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的臨床效果,我院開展本研究,并做出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其中,男52例,女46例,患者年齡為35-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5±4.5歲,患者發(fā)病時間為持續(xù)胸痛的10-24小時。所有患者的臨床診斷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排除明顯心、肝、腎等臟器損傷患者;排除惡性腫瘤患者;排除有近期手術史的患者。
隨機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采用急診護理路徑,具體護理流程和護理方法如下:
患者到達醫(yī)院急診部門,經分診護理人員的初步評估和早期檢查進入急診護理路徑。給予患者吸氧、休息和心理護理等治療措施,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穩(wěn)定患者情緒,使其消除緊張、焦慮、恐懼心理,積極引導患者配合治療。詢問病史,了解患者發(fā)病原因和病情程度,積極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醫(yī)院的搶救措施和治療優(yōu)勢,使其對醫(yī)院充滿信心,安心配合治療。采取急診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時,應由護士長進行統(tǒng)一的指揮、調度。要求:接診5分鐘內為患者進行吸氧處理,建立靜脈通道,接診3分鐘內為患者測量血壓和血氧等水平,接診10分鐘內完成心電圖檢測和血液標本采集等工作。在儀器監(jiān)護下,由責任護士護送患者進入導管室,并向介入護士詳細介紹患者病情,包括病史、用藥情況及注意事項等,做足準備工作。最后,協(xié)助醫(yī)生將患者送入手術室。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數據處理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有效結合t檢驗和X2檢驗,以P<0.05為研究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搶救效果
對照組患者搶救時間54.5±22.5分鐘、住院時間12.5±5.8天、心肌梗死死亡率為8.16%、復發(fā)率為18.37%,觀察組患者搶救時間41.5±16.5分鐘、住院時間10.2±4.1天、心肌梗死死亡率為2.04%,復發(fā)率為8.16%,兩組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1:
2.2 臨床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1.84%,對照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為79.59%,兩組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國臨床中的發(fā)病率較高,是指由于冠狀動脈血液供應迅速減少或中斷而導致患者心肌嚴重或持久缺血,最終形成的心肌壞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疼痛、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和心力衰竭等,死亡率較高[2]。早期有效的搶救與護理不僅可迅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挽救患者生命,且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采用急診護理路徑十分必要。急診護理路徑是根據急診科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身情況,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優(yōu)質護理方法,通過急診護理路徑可使急診搶救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更加順暢、更加高效,對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成功率意義重大[2]。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急診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兩組患者的搶救效果差異明顯。觀察組患者搶救時間41.5±16.5分鐘、住院時間10.2±4.1天、心肌梗死死亡率為2.04%,復發(fā)率為8.16%,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說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中,應用急診護理路徑不僅可縮短患者搶救時間與住院時間,且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與復發(fā)率。另外,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1.84%,對照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為79.59%,兩組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說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中,應用急診護理路徑可有效提高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改善醫(yī)患關系,確保臨床療效具有重要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許新華.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8):40-41.
[2]孟曉杰,郝君華.急診護理路徑與傳統(tǒng)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5):557-559.
[3]韓彥輝,王素梅,李海霞.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3):25-26.
作者簡介:黃莉(1980年—) 女,籍貫 :廣東 ,學歷:本科, 職稱:護師, 單位: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科室 :腎內血透室,主研方向:血透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