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雁賓
關鍵詞】 語文教學;文本解讀;《草原散章》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5—0106—01
什么是語文素養(yǎng)?筆者以為,最核心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就是會聽、會說、會讀、會寫、會看、會想。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構(gòu)建平臺超市,拓展課堂空間,通過多元評價方式激活學生思維,將學生在文本中的收獲有效地拓展延伸到廣闊的課外生活中去,讓學生有興趣、有能力、主動地探究文本以外的生活。
一、親近文本
如何讓學生親近文本?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看和聽,看視頻、看圖片,聽感情充沛、張力很強的音樂,對文本有初步感知;二是說,看著課件說,聯(lián)系生活說,尋找閱讀積累說。讓學生分小組從不同角度說,有人說生活,有人說想象,還有人說文學作品,最終引入課題,由進一步感知達到更好地感知。
一是看、聽、說點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展示一組草原照片,配以歌曲《天堂》,讓學生美美地看、美美地說,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眼中的草原、歌聲中的草原、記憶中的草原,并聯(lián)想楚楚心中的草原,由此引入課題《草原散章》。
二是明確目標、了解作者。點出課題之后,進一步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通過學生探究、教師補充,了解楚楚的散文創(chuàng)作風格:柔美和細膩的抒情,為品讀文章的美和對比寫作手法埋下伏筆。
二、走進文本
一是以讀解文。語文課必須注重字詞的隨文教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借助文本的具體語境,在自主合作中夯實字詞基礎。本文“小標題片段構(gòu)思”的結(jié)構(gòu)特點明晰,教師應讓學生小組合作,在不同形式的讀中重命小標題,使每個學生都有話語權,平等交流,合作對話,選出有情趣、有韻味的詞全班交流。一場“頭腦風暴”讓學生在標題擬定的趣味中進一步明確“片段構(gòu)思”的結(jié)構(gòu)特點,體味到作者柔美細膩的創(chuàng)作風格,感知文章結(jié)構(gòu)美、畫面美,從而較好地理解文本,為品讀賞析打下基礎。
二是品讀賞析?!恫菰⒄隆啡?章69段3300多字,教師在教學時采用“長文短教”的文本處理方式,選取最能體現(xiàn)作者風格的《胖草》一章,采用富有層次感的讀:選讀——研讀——品讀。由教師美美地配樂范讀,讓學生評價“好不好”,品味“哪兒好”,為教師糾錯,與教師競賽,試著美美地選讀一兩段。這樣角色互換的多元評價方式,激起了學生讀的愿望,那么品析的鑰匙就交給了學生,順勢進入研讀階段。讓學生讀文中喜歡的句段,聽別人對自己喜歡句段的評價,說自己喜歡的句段好在哪里,能使學生品讀歸納出名篇的共同之處就在于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如,同樣是寫草的文章,朱自清的《綠》富有人情味,鮑爾吉原野的《靜默草原》賦予草色彩動態(tài)感,而楚楚寫出了草的天性和氣質(zhì)。語文教學重感悟、重理解、重品味,也只有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心靈,才能與之共鳴,長此以往,聽、說、讀、寫、做、思才不再是一句空談。
三、走出文本
一是才智展示。筆者以草原為引,和學生一起歸納“十個美美地”文本解讀方式,創(chuàng)設身邊情境,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形式美美地展示自己發(fā)現(xiàn)的身邊之美。筆者預設了“美美地演”,假設自己是導演,以小組為單位,拍一部草原電視記錄片,每個小組擬定不同的片名,不同的場景,配以不同的音樂,拍攝不同的角度,每個學生都充分地展示才能,張揚了個性。學生具體操作了“十個美美地”文本品讀方法,借助多元評價的導向作用歸納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二是抒寫真情。細膩的情感來自于細致的觀察,讓學生走出文本,走進大自然,發(fā)現(xiàn)濕地之美、丹霞之韻,抒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積極向上的美好感情。教師將搜集和自己拍攝的濕地照片做成視頻《濕地風景》展示給學生,然后請學生為《濕地散章》或《丹霞風情》選幾處景擬寫如“濃水”或“水是濕地的靈魂”一樣的小標題,全班交流后嘗試寫其中一章,讓學生獨立完成寫作練筆。
初中學生的審美更側(cè)重于感性的認識,因此筆者讓學生們?nèi)タ矗喾N形式熏陶感染學生,滿足學生看的需求;讓學生去聽,滿足學生聽的需求;讓學生去說,給予學生充分的話語權,滿足學生語言表達的需求;讓學生去讀,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習慣的基礎,滿足學生讀的需求;讓學生去寫,滿足學生書面表達的需求;讓學生自我評價,在“美美地學中”感知文章美,體驗生活美,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感,增強學好語文的信心,以此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