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秀
【摘要】班級是學生在學校學習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形成與發(fā)展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尤其是一個具有著很強凝聚力的班級,可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增強學生的歸屬感,讓學生可以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老師通過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設,能夠形成良好的班風,發(fā)揮文化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的影響力,提升班級的凝聚力。
【關鍵詞】班級文化;班級凝聚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化作為人類思想意識層面的核心內容,對人們的行為習慣具有導向作用。班級是學校教育中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建設優(yōu)秀的班級文化,對于學生的思想、觀念、意識、行為和心理等各個方面都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所以,班級文化建設是班主任老師的一項重要工作。提升班級的凝聚力是班級管理的核心任務,也是學生快樂學習成長的關鍵因素。常吸很多老師評價說班級的好與壞,而班級的凝聚力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評價指標,也是良好班風的直接體現。優(yōu)秀班級文化建設是提升班級凝聚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一、建設班級文化,提升班級凝聚力的重要意義
建設班級文化,提升班級凝聚力,是進行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的推動我國的素質教育,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意義重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高效的學習文化知識
班級文化彰顯著整個班級的思想觀念,是班級靈魂的體現,對于學生具有調節(jié)和導向作用,能夠感染激勵學生,代表著是一個班級的軟實力,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通過班級文化建設,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營造一種優(yōu)良的班級學習氛圍,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能夠有效的提升班級的凝聚力,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從而轉化為一種無形的學習動力,激勵學生的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高效的開展學習活動。同時,通過班級凝聚力的提升,還可以促進同學之間互幫互助,讓先進的同學發(fā)揮良好的帶動作用,實現全班同學的共同進步,對于提升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質量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在當前社會生產分工日益細化的時代背景下,學會合作,具有團隊精神,已經是時代對于學生的必然要求。學校教育也通過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轉變學習方式等措施,也加強了學生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通過進行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為學生的協(xié)作互助提供更多的機會,不失時機的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情感更加深厚,互動配合更加和諧,不斷增強班級的向心力,提升班級凝聚力,實現學生協(xié)作能力的不斷提升,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三)有利于促使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形式
小學階段正是各種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的思想觀念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尤其是受到朝夕相處的同學、老師的影響最大。老師通過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利用班級優(yōu)秀學生的榜樣力量,引導學生以班級的整體利益為第一,為了班級的榮譽而努力,滿足學生內心對于愛和歸屬的真實需求,營造一種互助友愛的風氣,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自覺的遵守日常行為規(guī)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親身體驗健康向上的情感,讓學生學會愛與被愛,增強感受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最終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和優(yōu)良的品行。
二、建設班級文化,提升班級凝聚力的影響因素
班級管理歷來都是老師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一線老師也積極的進行各種實踐。但是,對于建設班級文化,提升班級的凝聚力方面,還有很多做得不夠到位的地方。具體影響班級文化建設和班級凝聚力提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師生的共同目標
班級是一個由老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集體,只有明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才能對全班的師生產生號召力,引導師生共同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班級目標既是學生行動的動力,也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產生引導作用。一個班級沒有了目標,就會迷失方向。但是,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生活經歷不同,對于事物的認知和理解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導致個體的目標千差萬別。學生個人目標與班級目標只有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班級學生才能目標一致,發(fā)揮集體的合力,為實現班級共同的目標付出自己的努力。除此之外,班級目標的合理性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只有建立了一個科學的班級目標,得到了全班師生的一致認可,才能最大程度的發(fā)揮班級目標對于師生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由此看來,班級共同目標是影響班級凝聚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班級的管理方式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老師的一項日常工作,每個老師的教育理念不同、個人性格、處事風格都存在著差異,采取的班級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概括來說,班級管理方式可以分為民主管理、放任管理和專制管理。三種班級管理方式,對于班級凝聚力的影響是不同的。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存在著很多激發(fā)學生班級榮譽感的機會,也是提升班級凝聚力的有效方式。班級管理方式也決定了老師能否更好的把握機會,最大程度的提升班級凝聚力。從更深的角度來看,班級管理方式直接反映了老師的教育理念。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的普及應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班級管理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必然會影響到班級文化建設和班級凝聚力的提升。
(三)班主任個人魅力
常言道:“親其師而信其道?!崩蠋煂τ趯W生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這種影響在小學階段更加明顯和深刻。班主任老師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情況最為了解的老師,對于學生思想觀念行為的重大影響更是不言而喻的。班主任老師是班級的靈魂人物,承擔著班級管理的重要責任,其個人的學識、品格、修養(yǎng)等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只有讓學生心里佩服的老師,才能讓學生自覺主動的配合老師的指揮,對于學生的教育才能讓學生真正接受和領會,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的個人魅力也是提升班級凝聚力的重要影響因素。
三、建設班級文化,提升班級凝聚力的有效策略
立足于當前小學班級凝聚力建設的現狀,結合小學生發(fā)展的內在需求,通過班級文化建設,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組織學生共同參與建設班級物質文化
班級是學生共同的家。班級的硬件環(huán)境也是構成班級文化的重要內容。老師通過組織學生一起打造班集體,共同布置班級環(huán)境,用心愛護班級的公共財物,引導學生把班級的一切放在心上,激發(fā)學生對于班級的熱愛之情,不但可以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種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還可以向學生滲透各種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形成班級統(tǒng)一的價值觀念,構建立體式的班級文化。讓學生在親身參與打造班級物質文化過程中,培養(yǎng)班級集體意識,體驗與老師同學共同建設班級文化的快樂與成就,從而自覺的維護班級榮譽,不斷增強班級凝聚力。
例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打掃班級衛(wèi)生,美化班級的環(huán)境,裝扮教室等。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物品拿來裝飾教室,全體學生群策群力,建設圖書角,選擇教室的張貼物,集思廣益總結班級的口號,制定班級的總體目標等。具體可以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分別制定學生發(fā)展目標,并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目標的制定,這樣的班級目標對于學生的行為才具有激勵作用。同時,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讓學生真正體會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學生在參與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對于班級核心理念的理解,也體驗了親自動手的樂趣,從而更加懂得珍惜愛護班級環(huán)境。
通過這些實例說明,班級環(huán)境的布置是提升班級凝聚力的重要載體,也是影響學生集體意識的重要手段。只有老師能夠有效的組織學生們共同參與打造班級物質文化,學生之間才會多一些交流,更加愉快的在美麗整潔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中愉快的學習,從而發(fā)自內心的熱愛班集體,增強學生對于班級的歸屬感。
(二)引導學生一起做好班級各種制度建設
班級文化不但需要必要的物質基礎,還需要通過一些制度來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舉止,體現班級的精神、理念,讓這些班級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真正落實到師生日常行為當中,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老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構建公正、平等的班級獎勵機制,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班級氛圍,激發(fā)學生“班榮我榮”的意識,形成為維護班級榮譽而約束自己的動力,讓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強大。例如,為了更好的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制定了明確的獎勵制度,調動學生自覺遵守班級紀律的積極性。班級獎懲制度制定需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得到應有的獎勵。比方說,做好人好事的獎勵、為班級榮譽加分的獎勵標準等。通過這些恰當的獎勵制度的實施,形成對學生的正面導向作用。同時,建立班級內部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讓同學之間相互監(jiān)督,及時糾正不足,發(fā)揚優(yōu)點,為學生的優(yōu)勢特長提供更多展示的機會,尊重每一個學生,促使學生、師生之間相互信任,從而形成一種團結友愛的班級風氣。由上例不難看出,建立恰當合理的管理制度,對學生進行公平的獎懲,不但可以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班風,還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積極的觀念和行為,激勵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諧的同學、師生關系,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感受到平等、尊重和快樂,班級的凝聚力才會不斷增強。
(三)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各樣文化活動
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不但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是進行激發(fā)學生班集體意義和榮譽感的有效途徑。很多老師都是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來訓練學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端正學生的認知和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健康向上的積極情感,建立班級優(yōu)秀的文化。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也可以通過有效的組織學生參與各種集體活動,圍繞著特定的主題,開展各種各樣的班級活動。例如,老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學校的運動會、各種大型比賽等,不但為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才華提供了舞臺,還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為班級爭取榮譽的快樂。學生在參與這樣的比賽活動中,自然而然的就會迸發(fā)出為集體爭光的意識,對于班集體的歸屬感也會更強。由上例可以說明,不形式多樣的活動是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促使學生為班級的榮譽而奮斗。老師再通過引導學生及時總結,不斷反思,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獨特體驗,有效提升班級的凝聚力。
(四)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提升自身個人魅力
既然班主任老師是整個班級的靈魂人物,決定著班級的管理方式,對于提升班級凝聚力,建立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為了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班主任老師就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充電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做好榜樣,提升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讓學生信任親近自己。首先,老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內在修養(yǎng),學會以良好的心態(tài)看待學生的成長,及時的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成為學生值得信賴的朋友,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其次,老師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讓學生由衷的佩服老師。再次,老師需要嚴格的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嚴以律己,通過言傳身教,帶領學生一起建立班級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今方便快捷的網絡平臺為老師們的學習交流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老師可以通過閱讀書籍、利用網絡等,及時總結反思,吸納先進的班級管理理念,做到以學生為本,重視班級文化建設。最后,老師還需要具有極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完善班級管理的模式,科學的組建班委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讓學生真心的佩服老師,從而愿意聽取老師的教誨和指導,積極的配合老師完成各項任務。
總之,一個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班級會形成一種極強的力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老師作為班級管理的主導者,是建設班級文化的關鍵人物,更是打造班級凝聚力的核心因素。為了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老師還需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實踐,通過多種渠道,借助多種方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師生創(chuàng)造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 劉艷濤.依托班級文化建設,鑄就班級凝聚力[J].新課程(下),2012(11)
[2] 姚瑩,徐燕.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班級凝聚力[J].文教資料,2013(04)
[3] 廖玲玲. 班級凝聚力培養(yǎng)五策略[J]. 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4(05)
[4] 徐峰. 班級凝聚力建設又添“心”舉措[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4)
[5] 孫利.試論影響班級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及其提升策略[J].群文天地,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