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嫣昉
摘要:小學科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及提升,課堂教學及課后實踐活動起著重要作用,在此之余學生通過閱讀適時、適量的科學教材內(nèi)及課外補充閱讀材料,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歷史、感受科學發(fā)展的不易、體會科學家的堅韌,從而理解科學本質(zhì),并嘗試將了解和感受到的滲透到學習和生活中,這就是科學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關鍵詞:基于教材 科學閱讀 科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6
《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zhì)為宗旨的核心課程,科學素質(zhì)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質(zhì)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通過科學閱讀,學生能了解科學家的工作環(huán)境,他們?nèi)〉贸删椭八?jīng)歷的所有艱辛;也能感知科學發(fā)展的艱難曲折。
一、困惑不已——課堂教學屢屢遭遇困境
部分學生不了解科學探究過程的曲折,誤認為科學探究只是按部就班。那么,如何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的過程充滿曲折并且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最后的成果,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主閱讀并通過尋找適當?shù)拈喿x文本積累科學知識、解答科學疑惑、積淀科學文化是筆者今后教學的重要目標。如何讓學生了解科學本質(zhì),從而提升科學素養(yǎng),顯然有著不可置否的重要意義。
二、遷思回慮——教學屢遭困境究竟為何
1.科學課堂教學,重知識而輕歷史
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講授法與學生探究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雖然能初步感知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但是由于學生在探究活動之前,教師已經(jīng)將探究活動的過程和需要注意的要點都向?qū)W生做了具體說明,所以學生即使通過探究觀察到了現(xiàn)象、得出了結(jié)論,但學生獲得的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
2.多重媒體運用,重試聽而輕閱讀
課堂教學中,教師常采用PPT、視頻等多媒體進行教學,因為通過豐富的語言、生動的畫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教師在課堂上很少留出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包括課文本身的內(nèi)容及每單元的“資料庫”。而教材中的文字是專家們經(jīng)過反復斟酌才編入教材,言簡意賅,“資料庫”的內(nèi)容又能補充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重試聽而輕閱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了體驗文字帶來的愉悅感。
3.探究活動多樣,高達成卻太順利
小學科學的教學中,課堂實驗等探究活動開展率高達95%以上。在探究活動之前,教師出于害怕學生出錯、出錯后受到打擊等原因,將實驗的過程、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會向?qū)W生一一敘述,使得學生在探究活動只是按照老師的方法進行操作,所以實驗過程非常順利。這樣做,使得學生只需要進行操作,缺乏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容易產(chǎn)生學生“只動手不思考”的局面,也容易讓學生誤解:科學探究是非常容易而并非需要不斷克服困難的。
4.獲取渠道多元,信息多卻碎片化
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化:教材、課外科普讀物、電視科普節(jié)目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當學生需要搜索信息時,他們更傾向于上網(wǎng)搜索。雖然網(wǎng)絡在短時間內(nèi)能向?qū)W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時片段化的甚至是碎片化的。有時,網(wǎng)上搜索出的信息未必是正確的、科學的。
三、不可或缺——閱讀對于學習的必要性
1.了解史實,提升認識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引入科學史知識既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又使學生在了解科學知識的同時,理解了科學的本質(zhì)。
2.鞏固概念,促進發(fā)展
正確、完整的科學概念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廣泛的科學閱讀之上的。
四、積極實踐——閱讀材料于教學中使用
1.閱讀名家故事——經(jīng)歷坎坷感知艱辛
由于,學生在課堂上經(jīng)歷的科學探究所需要的材料都是教師在課前經(jīng)過選擇而準備好的、所經(jīng)歷的活動也是按照教材或教師所講述的過程經(jīng)過探究,因此,他們所經(jīng)歷的探究活動都非常順利,他們會逐漸形成“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容易”的錯誤觀點。所以,當學生在某一次探究活動中,經(jīng)歷幾次失敗后就容易“一蹶不振”,就此打算放棄。因此,我們選擇科學遺產(chǎn)的標準之一就是選擇介紹在一生的科研工作中克服許多困難的人,這就使孩子們產(chǎn)生一種“進入角色”的聯(lián)想。
2.適時研讀教材——掌握基礎便于提升
教材中的文本內(nèi)容安排是經(jīng)過專家細心挑選、句句斟酌之后,最終成稿成文。不僅如此,這些文本還是以恰當?shù)姆绞皆谇‘數(shù)臅r機出現(xiàn)在教材之中。因此,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適時地選擇恰當?shù)膬?nèi)容供學生閱讀、品味,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科學概念,促進概念的掌握。
3.實行課外鏈接——滿足好奇增強情感
(1)科學課堂必須觀察思考
科學課堂需要理性思維、需要講求證據(j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常常采用“提出問題—進行猜測—實驗觀察—得出結(jié)論”科學探究式教學。學生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也感知科學的過程才能得出科學的結(jié)論。
(2)科學課堂還需愛國情懷
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些內(nèi)容的教學若是能在“提出問題—進行猜測—實驗觀察—得出結(jié)論”這種方式的基礎上加入“情感教育”,學生會更投入。
4.實行多種方法——培養(yǎng)習慣拓展視野
(1)推薦讀物,積極拓展視野
學校給每個學生分配的科學讀物非常有限的,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疑問、他們需要或許更多的信息,而這些疑惑的解決、信息的獲取有可能是資料庫所無法滿足的??梢酝ㄟ^教師選擇,適時推薦以及學生提議,擇優(yōu)推薦的方式擴充閱讀范圍。
(2)活動評價,促進習慣養(yǎng)成
活動評價是促進課外科學閱讀不斷深入的主要抓手??茖W閱讀的評價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
五、展望
1.建立讀書角,隨時把握閱讀時機
什么時候介紹書本最好是無法預料的。僅僅在教學結(jié)束之后向?qū)W生推薦書目并沒有完全把握學生進行科學閱讀的時機。因此,在教室里應該始終準備適合的書籍。這樣一來,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感知基礎之后,他們就會很容易產(chǎn)生閱讀的動力。
2.使用記載卡,記錄收獲家長評價
在今后的閱讀活動中可以使用《科學課外閱讀登記卡》,記錄每月的閱讀情況,并請爸爸媽媽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簡單評價,并將《科學課外閱讀登記卡》作為評選“科學閱讀之星”的參考內(nèi)容。以此,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記錄和評價的同時,學生的科學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蔡鐵權(quán),陳麗華.科學教育要重視科學閱讀[J].全球教育展望,2010(1).73-78.
[3]陳麗華.:融入科學閱讀和科學寫作的科學教學[D].浙江:浙江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