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翠霞
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求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和提煉寫作素材能力,更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獨到的作文寫作思維,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作文特色鮮明、內容充實、表達清晰。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實現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生活化。對此,教師應積極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實踐進行研究,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0-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024
要想實現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教師可以通過激發(fā)學生作文學習興趣及寫作欲望來實現。其措施可以從學生生活、課堂教學及寫作三方面提出,即培養(yǎng)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讓課堂教學成為生活化的平臺以及正確引導小學生主動用生活寫作。
一、培養(yǎng)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
(一)通過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語文寫作的靈感大多數都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要積極帶領學生到實踐生活中去尋找和積累寫作素材,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積累進行作文寫作。
例如,進行“我們的公園”作文教學時,教師要先觀察學生平常去附近公園的頻率及目的,然后確定出作文寫作的側重點,如公園里出現最多人群是什么、這些人群為什么去公園、公園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之后再帶領學生去附近的公園進行針對性觀察和素材積累,觀察的本科公園建筑、景觀、設施和人群等。最后,回到課堂或安排學生課后寫“我們的公園”作文,以培養(yǎng)學生留心生活的好習慣。
另外,教師還可以直接隨意給學生布置他們最熟悉的作文任務,諸如“我的父母”“我的同桌”“我的老師”等作文任務,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關注父母、老師和同學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等,讓學生能夠寫出即真實又感人肺腑的人物作文,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關心身邊親人朋友的好習慣。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花草樹木與季節(jié)變化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提取寫作素材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
(二)通過體驗生活來豐富作文內容的情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理念同樣可以用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中,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其作文也反映著生活,作文的真理性需要到生活中才能得以檢驗,并且其內容情感也通過體驗生活來豐富。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和帶領學生融入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去體驗和感悟,以實現作文情感思想的豐富。
例如,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時,適當組織學生參加義務活動,如衛(wèi)生大掃除、鏟雪和撿垃圾等活動,使學生在大掃除活動中感受到同學之間的互相友愛、互相幫助等情感;使學生在鏟雪活動中了解到冬季與其他季節(jié)的區(qū)別及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以激發(fā)學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懷;使學生在撿垃圾活動中感受到被人稱贊時的榮譽感與自豪感,以增加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這些情感無疑會在學生寫作中得到充分體現,進而豐富了作文的情感內容和思想。
二、讓課堂教學成為生活化的平臺
(一)將作文課堂內容轉變?yōu)樯罨瘍热?/p>
這一舉措的目的在于讓那些生活閱歷少的學生,也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對生活事物的了解。所以,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平臺,將語文作文課堂教學內容轉變?yōu)樯罨瘍热?,以實現學生生活閱歷的增長,最終使學生作文內容生活化。
例如,《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和了解到“勇敢”“堅毅”“果斷”和“愛國情懷”等積極情感。對此,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并要求學生針對“五壯士”的愛國行為展開討論。展開討論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果是你,在被敵人包且彈盡糧絕時,你會怎么做”的問題,并要求每一個小組都要表演出“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在學生表演時,可要求學生用自己的動作和語言表演。這不但有利于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yǎng),還有利于學生將教材中的知識及場景內容,轉變成學生自己的生活內容,實現了學生自己寫作素材庫的充實。
(二)將作文課堂外的經歷提煉成課堂素材
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的形式,讓學生將課堂外的經歷用自己認為最精練的語言描述出來,以實現不同學生之間的課堂外經歷分享。這不但有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補充,還有效拓展了學生的認識領域。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與爸媽出去游玩的經歷用口頭語言描述出來,并分享給全班學生,讓全班學生感受到一家人游玩的喜悅情感,以帶給學生寫作情感及思想。
三、正確引導小學生主動用生活寫作
(一)開啟小學生的想象空間
想象力學生寫作的靈感來源,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對寫作主題的好奇心。即教師要多提出“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想象和思考,最終實現對學生發(fā)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例如,在“我的理想”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愛好、未來想要做什么工作、實現理想時遇到的困難,又要怎么解決等理想性問題,進而開啟學生的想象空間,最終實現學生寫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二)讓小學生愛上寫作
教師要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多提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以激發(fā)學生對作文學習的興趣。而且,興趣話題一定要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使學生更容易將生活經驗寫進作文當中。
例如,教師可以講述學生熟悉的“奧特曼”動畫情節(jié)、“生日聚會”情節(jié)等,讓學生先感受到“正義感”和“快樂感”,然后再提出“假如我是奧特曼”和“我的生日”作文題目,讓學生一下子就想到寫作的素材,進而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并使學生愛上寫作。
總之,生活化不但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出發(fā)點和基礎點,還是作文寫作的重要目標——作文生活化,更是優(yōu)秀文學創(chuàng)作的本源。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作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將生活化教學充分應用到語文作文教學中,以實現作文生活化,進而實現提高學生作文寫作實踐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何昌雅.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3):187.
[2] 劉建萍. 農村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實踐[J]. 語文天地(理論綜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