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念近
[摘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而項目化教學是一種模擬現(xiàn)實工作環(huán)境的新形式的教學模式,它強調(diào)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互補關系,翻轉課堂是項目化教學實施重要支撐,它很好地彌補了項目化教學中的不足,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翻轉課堂;項目化教學;教學實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240
1翻轉課堂含義
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起源于美國,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一所高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一些學生缺課較多,為了幫助學生補課,該校教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嘗試使用屏幕捕捉軟件錄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并把這種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讓缺課的學生在家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很受學生歡迎并廣泛傳播開來,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以在家看視頻聽講解為基礎,教師更多地利用課堂時間來為完成作業(yè)及實驗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這有別于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因此,稱其為“翻轉課堂”教學方式。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利用計算機及網(wǎng)絡技術,把傳統(tǒng)的課內(nèi)學習新知、課后消化鞏固,“翻轉”為課前自主學習,課內(nèi)交流鞏固。就是教師創(chuàng)建視頻,學生在家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yè)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學生聽老師講課,課后復習、做作業(yè),然后參加考試。翻轉教學模式則是學生先通過老師制作的教學視頻自學,到了課堂上,做一些實踐性的練習,并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候,老師會進行指導。學生進行的通常是項目式學習,教師則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區(qū)別化輔導。
翻轉課堂實施主要包括“課前自主學習感知新知”和“課堂交流運用,鞏固遷移”兩部分。
在引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階段,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準備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是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教學視頻也就是現(xiàn)在逐漸流行的微課,制作教學視頻是教師必須要掌握的一門技術。由于這些視頻要放在網(wǎng)絡的公共平臺上供學生獲取,因此,這類教學視頻應該是模塊化的,每一模塊都應該“短小精悍”以便于網(wǎng)絡上傳下載。另外,要給學生學習指導資料,學習指導中應該有學習內(nèi)容和目標、學習方法和要點指導、學習結果判斷和檢測。當然還要給學生提供在線的或者其他方式的實時幫助,幫助學習困難和學習中有疑問的學生的學習。
課堂交流運用,鞏固遷移階段是讓學習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能力。這一階段通常是在課堂面對面完成,在這一階段可以讓學生做和練,運用所學解決問題,促進知識的遷移,轉化為能力,這個階段是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的階段,通過總結、歸納、梳理,理順知識的邏輯,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的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其優(yōu)點在于,以學生“學”為中心開展的翻轉課堂教學,在時間分配上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它使教學時間安排利用更合理,開展的翻轉課堂教學可以幫助繁忙的學生,也能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往教學中用于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yè)的時間可用來完成課前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過程時間由學生靈活掌握控制。老師在課堂上由傳統(tǒng)的講授變?yōu)獒槍W生具體學習情況的有針對性的問題指導,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討論、形成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組織者,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犹骄空摺?/p>
翻轉課堂增加課堂互動,讓教師更了解學生,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學習。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課堂知識傳授,無法實現(xiàn)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實現(xiàn)了知識傳授和知識遷移過程的顛倒安排,在這種教學形式中,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可以自己掌控學習的進度和速度。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進行拓展內(nèi)容學習,接受能力慢的學生則可以針對難點反復學習,并尋求教師的個性化指導。這樣真正做到了分層教學,有利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
2項目化教學的特點
項目化教學是實施探究教學模式的一種方法,適用于學習各種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和技能。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項目化教學法是一種模擬現(xiàn)實工作環(huán)境的新形式的教學模式,它能夠使學生畢業(yè)參加工作后,更快地適應企業(yè)的工作環(huán)境。項目化教學一般情況下是分小組進行的,每一個小組成員都需要分工與合作,這樣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交流協(xié)作能力。
基于建構主義的項目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法相比差別很大,主要表現(xiàn)在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項目化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中心,以實踐能力為中心。在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項目化教學法是教師將課題以任務的形式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共同制訂計劃,共同或分項目完成學習任務。項目化教學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采用接近于企業(yè)實際工作流程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是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提高工作學習能力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項目化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知識體系結構為主導的理論教學,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為驅動,以行動為導向把知識融入項目中,學生通過項目的實施,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盡管項目教學有很多優(yōu)點,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高職學生理論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夠,老師布置的項目,學生無從著手,老師又不得不補一些項目的基礎知識,占用了項目化教學的很多時間,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中,很難真正實施項目化教學。為了解決項目化實施過程中的難點,必須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方法。
3翻轉課堂在項目教學中的應用
項目化教學模式依據(j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將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轉變?yōu)榻處焺?chuàng)設教學情境、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完成項目,從而鍛煉提高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項目化教學中,如果采用傳統(tǒng)教學的時間安排組織,理論知識占用課堂時間多,勢必縮短了實踐和討論時間,達不到自我構建的目的。因此,工學結合的項目化教學,必須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利用翻轉課堂先學后教的特點,教師在課前課中為學生準備教學視頻及學習資料供學生自學,這樣在課堂上留出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生的實踐和討論教學,以及對學生的個別輔導,這樣才能順利實現(xiàn)項目化教學。
將翻轉課堂融入項目化教學中,根據(jù)項目教學化教學的基本步驟,在課程前期的情鏡設置中,教師通過深入企業(yè)調(diào)研,創(chuàng)設學生當前所學習的內(nèi)容與企業(yè)案例情況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環(huán)境,制作有關技術文件、項目任務書及視頻資料放于網(wǎng)絡平臺,便于學生學習,將學生引入需要通過某些知識點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情境中。在基礎知識準備以及基本操作示范中,圍繞當前學習的知識點,教師將分散的知識技術要點做成微課,將項目指導做成視頻,以便于學生課前課中課后自學。課堂上的時間可以用于開展小組研討交流,組員分工協(xié)作,實操訓練,共同完成工程項目,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具體的項目實操指導。
項目化教學模式需要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支持,兩者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翻轉課堂和項目化教學互補,翻轉課堂應用在項目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資源庫,供學生學習;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跟蹤學生課外學習情況,在項目管理上實現(xiàn)有效指導和監(jiān)控,彌補了項目化教學不足。有效解決項目化課堂教學中知識點多、課程容量大的問題,利用翻轉課堂充分了解學生狀態(tài),有效控制課堂節(jié)奏,兩者的教學形式都以“團隊合作”為主。在一定學習情境下,與學習伙伴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培養(yǎng)團隊精神、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和溝通能力等職業(yè)素養(yǎng)。
將翻轉課堂融入項目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有利于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有利于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踐證明,項目化教學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大大增加了課堂上學生討論解決問題和實踐的時間,受到了師生的好評。
參考文獻:
[1] 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3
[3] 戴月項目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4)
[4]馬秀麟,趙國慶,鄔彤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1):80
[5]寧業(yè)勤項目化教學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