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響成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課堂導入;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4—0105—01
導入就是開課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最佳狀態(tài)的行為方式,是教學的起點。成功的導入能迅速安定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渴望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課堂導入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溫故引新法
該導入方法是指通過復習舊知來引出新知,這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方法。因為數(shù)學系統(tǒng)性強、邏輯性嚴密,前后知識之間聯(lián)系緊密,而“溫故”可以使知識銜接更加緊密,使學生接觸新知識不感到突然,有利于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一節(jié),就可采用此法:先由所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面積引入,這是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然后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將長方形或正方形轉換成平行四邊形,并用以前所學來解決遇到的新問題。啟發(fā)導語:“我們已經(jīng)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那么,我們能否利用學過的這些知識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二、實物直觀法
數(shù)學教學中還可通過讓學生觀察一些實物,誘發(fā)其直觀思維,引出新課。數(shù)學本身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而有時候數(shù)學上的專業(yè)術語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哪怕教師再怎么形容,有的學生也無法正確理解。所以,在平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用具,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實物,讓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變?yōu)榫唧w的實物,使學生一目了然,從而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的效率。
例如,教學“圓柱的認識”和“圓錐的認識”兩課,就可運用此法引入。單純地講解圓柱、圓錐,學生感覺非常抽象,理解也有一定難度。這時教師可以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圓錐實體等,讓學生直觀地認識什么是圓柱、圓錐,并讓他們想想圓柱、圓錐在我們生活中具體都有哪些體現(xiàn)。這樣教學,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容易。
三、引史、講故事導入法
講授新課時適當?shù)匾胍恍?shù)學史、數(shù)學家的故事,或者講一些生動有趣的典故,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學生對故事最感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年級的學生來設置不同的故事進行導入,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圓周率”,可以講述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劉徽、祖沖之為圓周率“?仔”所做的貢獻。這樣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高尚情操,又很順利地導入了新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四、趣味活動導入法
有時候,教師還可以用趣味性活動來進行導入,讓學生邊玩邊學。
例如,教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課件,首先播放動畫歌曲,在學生們聽得入迷的時候,音樂突然中斷了,這個時候,屏幕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三只吵架的小熊。這時教師提問:“你們知道三只小熊為什么吵架嗎?”學生答:“不知道?!贝藭r教師告訴學生,原來熊媽媽給了它們一個月餅,然后分別切成了■、■和■。小熊都想要■這一份,不要■和■的那一份。大家?guī)托⌒芩阋凰?,熊媽媽公不公平?”實踐證明,這樣導入,大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到了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五、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法
數(shù)學中的有些概念、性質等比較抽象,不易理解。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通過鮮明的事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使學生對抽象的內容產(chǎn)生感性認識,從而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理解。
例如,教學“行程問題”時,可以這樣導入新課:指名兩位學生面對面站在教室的兩邊(表示一段路程的兩端),而后讓他們相對而行,教師引導學生注意他們所走的方向。相遇后提問:“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他們走的路程共是多少?”通過具體觀察,學生對“同時、相向、相遇”等幾個概念有了感性認識,理解得也很透徹。這樣導入新課,不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掃清了障礙,而且激發(fā)了學生探求新知的熱情。
編輯:謝穎麗